蓝天、碧海、绿岛、白沙,在普陀区,这里有城乡与山、海、岛的联动,更有洋溢着满满阳光气息的海岛新生活。
作为舟山市第一个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名单的县区,普陀区近年来始终秉持“体育即民生”理念,以实现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全力构建体育服务网络,精心打造品牌赛事,切实推动体育工作全面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现代化新普陀区建设,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个洋溢着时尚活力的海上花园会客厅,愈发清晰地呈现在大家视野里,不断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激扬出逐梦共同富裕的幸福因子。
深化全民健身
共享健康生活
红石体育公园,坐落于普陀区鲁家峙北部,从空中俯视,一条红黄渐变的流线型空中廊道盘旋在整个公园上空,串联起篮球、足球、门球、轮滑等多个运动场地。在这里,不论年龄大小,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如今在普陀区,体育公园“遍地开花”。不只有红石体育公园这样“高配”的体育公园,普陀区也在加快复合利用城市公园绿地,不断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新增了大批市民家门口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在东港体育健身公园,一面是树木葱绿、花团锦簇的如画风景,一面是慢跑、打球、踢球、闲坐的男女老少,构成了一幅幅悠然宜居的人间图景。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好园林绿地和城市‘金边银角’,将健身设施有机嵌入其中,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健身房’。”普陀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据统计,截至年底,普陀区全区共有体育场地面积.9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5平方米;建设了普陀登山健身步道公里、绿道50公里,实现城区住宅小区健身器材全覆盖,推进体育设施进文化礼堂工程,建成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村级健身广场等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
不仅如此,普陀区还积极开展智慧场馆建设,推出“嗨普陀”智慧服务平台,可实现普陀区文体设施定位导航、在线预订、文体活动报名等;同时打造智能化体育设施示范点,年投放二代健身器材60件,引领科学健身方式。据介绍,这些器材一旦运动5秒,就能启动智能系统,语音会播放动作要领和运动指标。
“我们希望能在‘动起来’的基础上聚焦‘科学运动’,让居民能更好地开展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更加科学,继而打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该负责人指出。
激活社会力量
共建活力之城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运动正逐渐走入更多人的生活,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驱动力。在普陀区,社会力量办体育蓬勃兴起,并逐步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生力军。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体育建设发展中,譬如通过企业注资、厂房改建,建设了舟山中亿羽毛球馆、中油东顺室外游泳池等,积极实施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全社会系统的支撑助力,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增量提质,离不开体育社会组织架构的活力创新。为此,普陀区不断提升体育社会组织造血能力和服务供给能力,多家体育社会组织入驻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通过举办体育活动、公益培训等,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如今,以体育社会组织为主要力量,采取项目化、市场化运作模式的赛事活动已成为常态。
据悉,年底普陀全区正式注册体育社会组织39个,镇(街道)均达到“1+8”模式;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成功创建5A体育社会组织1家、3A体育社会组织11家;广泛吸纳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会员、健身团队骨干、体育教师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区注册并激活社会体育指导员余人;构建基层体育委员组织体系,建立一支百余人的基层体育委员队伍。
“我们通过完善体育总会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发挥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引领作用,形成富有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激活社会力量共同促进体育事业提速发展,打通公共体育服务‘最后一公里’。”普陀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