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绿岛 >> 绿岛新闻 >> 11月28日机构调研

11月28日机构调研

一、海力风电∶

1、结合当前招标情况,2年国内海风装机10-12GW,对应单桩需求在-万吨,2年国内单桩有效产能在万吨左右,预计单桩整体供给偏紧。另一方面,2年国内海上风机交付机型将到10MW,海风大型化加速,预计大兆瓦的塔筒和单桩供给偏紧。

2、21年海风抢装,海塔/单桩的单吨净利均在0元/吨以上;22年受装机影响,海塔/单桩的单吨净利在/元/吨左右;预计2年大兆瓦产能供给较为紧张,海塔/单桩的单吨净利有望提升至/1元/吨+。海塔/单桩单吨净利提升,海力风电作为最纯正的海风标的(其海风产能占总产能的90%以上),同时其单桩产能国内领先,有望核心受益。

、22年公司加大海风产能的扩张力度,对原有的江苏各基地进行技改升级,同时新建山东东营、江苏盐城、山东乳山、江苏启东、海南杨浦5个海风基地,未来将实现国内海上风电北部、东部、南部三位一体的基地布局。

4、22年年底公司最大产能约50万吨;2年随着海力风能(小洋口)+山东东营+江苏盐城+山东乳山+海南杨浦在2年年底前陆续投产,2年年底公司最大产能达万吨+(预计单桩产能70万吨+),24年底最大产能将达万吨+(预计单桩产能万吨+)。24年,公司规划做出口的江苏启东基地将投产,预计此基地最大产能0万吨+,基地规划有码头,24年有望实现规模出口,出口将给公司带来新的业绩想象空间。

二、欧晶科技∶

1、随着硅料放量打开硅片开工率限制,石英坩埚将成为光伏下一供应紧张环节之一,价格呈上涨趋势,我们预计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50GW,同比+40%,考虑硅片大尺寸及N型技术趋势,预计石英坩埚需求76万只,若按单价1.2万元计算,市场规模91亿元,同比+94%。

2、高纯石英砂作为坩埚核心原材料,占成本比重达70%,内层砂品质直接影响拉晶及其使用寿命,仍以进口砂为主;我们预计2年高纯石英砂供给9.1万吨,其中进口砂仅有2.6万吨,若按5%使用比例,仍存在0.2万吨需求缺口;由于石英坩埚占硅片成本仅1.8%,客户对价格敏感摩较低,更看重品质及供应稳定性;公司长期与TCL中环合作,并积极拓展新客户,与尤尼明等海外供应商签订长单锁定进口砂,具备传导成本能力,同时利用大型化及设计能力实现降本;目前石英坩埚产能约9.22万只,上市募投加快扩产,享受价格景气超预期带来的业绩弹性。

、配套服务深度绑定客户,乘自动化转型之势降本增效。公司租赁TCL中环园区内部场地,提供一对一硅料清洗和切削液处理服务,高客户粘性构筑进入壁垒,同时加强自动化改造,19-21年自动化设备28/4/47台,人均产量//吨,降本提效提升盈利能力。

三、院内ICU、方舱和发热门诊建设新政和投资机会梳理:

1、11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能力建设和对患者的分级分类救治,医院建设、医院建设和发热门诊建设。建设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院内诊疗水平,同时也带来了床旁设备、诊断设备、院内物资等相关产品放量机会。

2、医院超0家,要求ICU床位达到总床位10%,带来ICU设备采购需求。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同时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也就是ICU要加强建设,而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医院要求设置发热门诊,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渗透率仅为48%。要求医院要设置发热门诊。据《年我国发热门诊配置公平性分析》中统计,截至年发热门诊数量为家,年我国医院数量家,渗透率为48%,预计有较大拓展空间。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我国医院床位数余万张,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量约%,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次医院的ICU床位数量需求,有望催化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除颤仪、超声等相关设备销售。

4、重点标的

ICU设备∶迈瑞医疗、理邦仪器、鱼跃医疗等;

诊断设备∶联影医疗、东软医疗(拟上市)、安图生物、新产业、迈克生物、万孚生物、三诺生物、亚辉龙等;

自动化药房∶健麾信息、艾隆科技等;

院内信息化∶卫宁健康、创业惠康、嘉和美康、东软集团等;

方舱建设∶兰卫医学、华康医疗、新华医疗、尚荣医疗、中材节能、塞力医疗、中通客车、达实智能、山东章鼓、亿利达、华骐环保、绿岛风等。

四、钠电负极:

1、钠电的工艺很锂电是相通的,难度对于头部锂电厂不大,产业化跟各家的战略有关,不是技术有关。钠的头部企业是中科海纳和宁德,其他家也能做,目前做的是储能和低速两轮电动车作为应用场景,目前最看好宁德,团队从日本回来,有锂电龙头背景,产业化深度介入,不是炒概念。宁德和中科海纳的技术路线不一样,宁德19年第一代,现在第二代,前期主要是储能,现在的成本和磷酸铁锂比没有优势,但是产业链上未来会降本,明年是5GW的预期。中科海纳是科研转化,中科院背景,技术很不错,但是产业化经验和对电池理解以及材料上是不太行,他的优势是股东可以提供使用需求,自己做材料,做电池,做终端,华为也投了。我个人还是觉得还是企业电池厂来做好一些。

2、碳酸钠比锂盐有优势,从长期来看是优势,短期钠电池是比锂电池在成本上要贵,这就需要政策来扶持。我了解的政策扶持,很多都是通过招投标时候限定必须是钠电池的方式来进行。钠电池的行业标准制定现在还为时尚早,现在行业不成熟,技术标准,技术路线和原料也没有定,所以不好定行业标准,现在都是宁德说了算,但是主要是为了和政府合作,商业化上推动意义不大,有点当年石墨烯的概念。

、元力股份是从活性炭转硬碳,现在还在开发中,走生物质路径,如果成功那么实际上与活性炭的生产有相通之处,但是他既没有跟高校合作,也没有跟电池厂合作,有点不足,跟中车的合作是用在超级电容器方向。

还有一种技术路线是用树脂,很多科研院校教授在研究,国内做树脂最好的是圣泉,圣泉现在挖了中科海纳的人来做硬碳,优势是资金雄厚,但是还在起步阶段。

国内做的最好的是贝特瑞,是贝特瑞和三星合作的过程中开发的,包括从15年开始做,包括软碳,硬碳,产品比较成熟。产线比较小,还有50吨/年,明年会融一笔钱,准备上0吨(对外号称00吨),0吨是什么概念的,符合1Gw的使用量,主要是上0度的炭化炉,铺装速度很快。另一家佰思格,老板是比亚迪出来的,团队技术很好,有东方电气的技术背景,产品单一就做硬碳。中科海纳自己做不会用贝特瑞,宁德历来跟贝特瑞关系一般,所以贝特瑞比较麻烦。佰思格就没有这个问题,比亚迪,宁德都会支持。

4、酚醛树脂圣泉是行业第一,其他比较杂,能做的比较多。圣泉的优势在于做一块针对钠离子的酚醛树脂,年前市场空间估计5GW/年的量,对应酚醛树脂的需求量在4万吨的量。

五、策略周思考:

1、看短,年底一个月在稳增长预期下,略偏价值。但中长期谈不上风格切换,社融回升+库存周期见底方是风格切换的必要条件,目前不具备。

2、行业配置∶短期+。若为明年布局,可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