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见读书的朋友大家好,我是跃犇。这是听见读书陪伴大家的第61期节目了。希望节目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正在和大家一起来读的是《我们台湾这些年》。
蒋经国
要说台湾的发展,其实浓墨重彩的一笔都写在了蒋公子蒋经国这一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蒋经国的故事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作为蒋委员长的长子,国民党的未来新星,他跑去了苏联留学,直接跟了苏联共产党。
四一二事变
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本来两党合作的挺好,突然就开始翻脸屠杀共产党人,收到消息的蒋经国,一纸长文就登山了报纸,宣称要跟蒋介石断了父子关系。就这样在苏联整整呆了12个年月才辗转回国,这个时候的蒋经国已经成婚,媳妇儿是白俄罗斯人。
蒋经国和夫人蒋方良
这个姑娘在他被“下放”,备受苦难的时候,给了他莫大的安慰。而现在也终于能够带她回自己魂牵梦绕的家了。时过境迁,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不是十二年前的样貌。回国以后,蒋介石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十二年未见分外想念的儿子,另一方面儿子共产党的身份和思想让他还心存疑虑,毕竟这小子还总跟自己对着干,所以就没急着给他安排工作,反而让他先回了老家奉化读《孟子》,看自己喜欢的《曾国藩家书》,说是叫他洗洗脑子。
蒋经国在赣南
直到上海沦陷之后,他才被启用,派去了江西,在江西他做了件很有意思的事——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搞共产主义计划经济试验。那是苏联强有力的行事方针,给青年蒋经国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直到最后败退台湾,等他上位主政的时候,在管理地方社会上我们都能看到苏联生活对他的影响。
但也基本上从这个这个时候,蒋经国就彻底的、一心一意的开始了在国民党政府的工作,成了蒋介石可信任的得力的助手。在蒋介石去世之后,蒋经国强力推动下,台湾十大建设悉数建成,让台湾乘上了时代的东风,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年两岸开放探亲台湾老兵登上长城
有必要提到的是,两岸之间的关系缓和也是在蒋经国蒋先生手中实现的,这才有了长达40年两岸封闭下同胞相聚的机会。当年被迫离家的少年,重登故土已是苍苍白发。
蒋经国上台的时候,台湾民众心理没底,大家总担心一个地方社会成了蒋氏王朝的一家之产,但蒋经国的行事作风跟他爸不一样,给大家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张学良就曾经这么说过,说“蒋经国这个人很厉害……他爸蒋介石把人当奴才,而蒋经国把奴才当人用”。一个转变,天差地别,这就是一个人的水平。蒋经国时常就穿着便装走在街上,走访地方处理问题,时间一久让大家对蒋家开始有了好感。
江南
但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社会的舆论又开始倒向了另一边。年跟着国民党逃亡台湾的二百万人里面有个叫刘宜良的人,来台湾后经培训当上了记者。之后跑到了美国工作,作为《台湾日报》的特派员,也是从这个时候刘宜良加入了美国国籍,并开始用在江南这个笔名在报纸上连载《蒋经国传》。
著书立传这个事情非常敏感,写不好那涉及的东西可就大了,所以一般有水平的人直接就自己就写了,自己下手没什么好说的。除此之外呢,就是托付给自己足够信得过的人去写。这两种情况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出个轻重缓急,想重点突出的事我就好好说说,不想写的事情我就一笔带过,或者我压根就不写了。
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直接当事人是蒋经国,写蒋经国的传很自然会涉及到大量蒋家内部的事和国民党里边的内部派系斗争。国民党肯定是不乐意的,所以不断交涉下两边的关系就闹得很紧张。
“文质彬彬”的黑帮头目陈启礼
这事太重要了,尤其是对国民党当局,毕竟还都捧着蒋家的饭碗,事情必须解决,但,又该如何处理呢?一场秘密会议就此开始了。碰头的有两路人马,国民党情报局长汪希苓、黑社会组织竹联帮头目陈启礼,商讨的解决方案只有两个字:暗杀。简单粗暴,斩草除根。
不久,旧金山的一则新闻上就刊登了这位华裔记者的死讯。美国当局迅速就死亡展开审查,没怎么费力,就察觉到了事情的异样,暗杀干的并不利落。而且计划实行者怀有二心,竹联帮的头目陈启礼怕东窗事发惹火烧身,提前就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事先录好自保的录音来自证,交人保管在关键时刻能拿来保命。
这下情况就非常明了了,国民党脱不了干系。美国很没面子,堂堂世界强国居然连自己的公民都保护不了,给人大摇大摆当街谋杀,成何体统?为了捡回颜面,美国开始了对台湾当局的不断施压,要求彻查此案交出幕后元凶。
皮球被踢回了自己脚下,这下轮到国民党头疼了,处理这事一方面得把自己撇干净,另一方面还得给人家一个合理的交代。怎么办呢?当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逮捕黑社会头目陈启礼,情报局长汪希苓和一众涉事的情报官员。
蒋孝武
但这可没完,美国没这么好糊弄,必须得有人为这件事付出代价。最后的认定结果是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武是谋杀案的元凶,本是最有希望成为蒋经国接班人的蒋孝武,却因为这事放逐了海外,在没有机会染指台湾核心事务。
这事给蒋经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台美关系。破镜重圆肯定是没什么指望了,其次蒋家王朝的到了这个时候,可以预见的寿终正寝了,儿子是不可能接班了。而自己苦心经营的出的个人形象毁于一旦。在之前,人们能感觉到的是黑社会组织的恐怖,但现在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他们和当局竟然也有勾连,这让人们作何感想。
美丽的绿岛
尽管之后当局还是做了不少的事情补救,率先被开刀的肯定是那些黑社会分子,不管你有事没事先把你关到绿岛监狱住两天。早以前,绿岛这个地方是关押政治犯的,到了这个时候就摇身一变成了人们口中打趣的“大哥的故乡”,号称“绿岛大学”,想要成为“大哥”,都要先去那里进修一下,等回去之后这才叫“功德圆满”。
经过风浪,台湾社会开放的姿态也愈加明显,蒋经国很多年前下决心搞的“十大建设”开始兑现蒋经国的眼光,便捷的交通、充满活力的私营企业、有足够竞争力的工业产品,这是台湾飞速发展的岁月。在最鼎盛的时期、最辉煌的时期,台湾地区的经济总量居然占比居然达到了大陆的43%,由此“亚洲四小龙”的名号不胫而走。
早期综艺《群星会》
人们兜里有了钱,很自然的对于娱乐生活的要求就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保守和内敛。各种综艺节目在这个时候开始大量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内容也是非常丰富,有小短剧、歌曲、互动游戏等等,但当时的制作流程还远没有今天的工业化,基本都是靠主持人和嘉宾现场发挥,所以水平要求就变得非常高。
今天我们回头再看看那些当时青涩的主持人和演员,就会突然发现他们早以成了今天综艺界、影视界的大佬,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像是刘德华、郭富城等等都是当年的其中之一。
20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流行歌坛,“玉女”当道,荧幕上的女明星走的都是清纯可人路线,俘获最多的就是那些男性歌迷。当时的台湾摩托车是人们的主力出行工具,所以要看一个人红不红,只需要走到街上溜一圈就行,摩托车上的挡泥板贴着谁的照片多,那这位的人气肯定就没得跑了。
青年罗大佑
今天已经晋升成为“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罗大佑在那个时候还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习惯了乖巧、邻家风的娱乐圈没想到会来这么一个离经叛道,又充满了、才华的大男孩。相比起那些当时的流行音乐,人们一听罗大佑的歌才知道,原来歌还可以这么唱。
字里行间带着的都是自己对民族、社会的理解和看法,罗大佑创作出的歌,你听听就知道那不是拿一张张钞票拼凑起来的创作,那就是果敢的凌厉的对社会的批判。在那个当时还很稚嫩的流行音乐圈,人们哪见过这个,就这样操着一张极具辨识度的破锣嗓子和个人风格的罗大佑一下子就成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领袖。
那是台湾最美好的时代,人们能真切的感觉到政治的松动和民主的萌生,生活的空气里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大家可以集会游行,可以组党结社,没有了特务机构的窥探,人们才真正算是离开了那片戒严的灰色天空,呼吸到了自由。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节目不错,就来用点赞,评论和我互动吧!期待和你的下周五的见面,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