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无论唱什么,都温暖到极致。”by网友
文
丫丫
图
网络侵删
全文约字,细读约需13分钟
在年的最后一天
刘若英发了新歌《人潮里》。
这首是电影《人潮汹涌》的片尾曲,
也是她和刘德华,
时隔16年的再次合作。
“这辈子人潮汹涌感谢遇见你”
如果你不明白遇见的意义,
在这首歌里,
你可以找到答案。
我单曲循环了好几遍,
真的很好听。
“人山人海我们匆匆路过不怕失去人潮汹涌都不是你有什么意义生活里交错着人生游戏不要紧愿陪你赌上性命如果爱一个人可以爱到尘埃里是否有人爱尘埃里的你”
▲《人潮里》歌词
有人说:
“刘若英的声音,无论唱什么都能温暖到极致。”
的确如此。
01
“如果你了解刘若英的童年,你就会知道她的细腻、敏感和期待。”
年的儿童节,刘若英出生于台北的一个富裕家庭。
祖父曾是陆军上将。
祖母则是大户人家的小姐。
两岁这年,刘若英父母离了婚。
她被寄养在远方亲戚家里,经常受打骂。
祖父母知道后很心疼,立马把她接到身边照料。
7岁这年,祖母给刘若英买了一架钢琴,并日日监督她学琴。
那时的她不明白,祖母为何要她苦练钢琴。
祖母和她说:
“假若有天被丈夫抛弃,钢琴也是一技之长,是自己的依靠,可以养自己和小孩。”
刘若英很小就爱唱歌。
祖父是她的第一个听众,也是唯一一个听众。
她爱唱,他也愿听。
“这绿岛像一支船,在黑夜里摇啊摇。”
虽然唱来唱去都是那首《绿岛小夜曲》,祖父也百听不厌。
祖父母疼她爱她,也给了她极为严苛的家庭教育。
高中毕业后,刘若英远赴美国研修声乐与钢琴演奏。
为了锻炼她,祖父母要求她自己挣生活费。
很长一段时间,她白天上课,晚上在餐厅打工、教钢琴。
独在异国他乡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好过。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想过要放弃美国学业回台湾。
她打电话给祖父寻求安慰。
没想到一向对她有求必应的祖父第一次对她说:
“如果你大学没有毕业,你死都要死在美国!”
后来,当刘若英回忆起这段经历,她是感激的。
她挑战了自己,学会了独立。
也变得更加勇敢。
就像她的歌《蒲公英》里唱的:
“我是个勇敢的蒲公英,我要到一个有爱的地方。飘过伤心的恋爱,破碎的心得到安宁。飘过受伤的大地,涂上绿色的美丽。”
02
说到刘若英,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一个人。
那便是陈升。
21岁这年,刘若英因缘际会认识了陈升。
当时的陈升才华横溢,是享誉盛名的制作人。
她跑到他面前,鼓起勇气唱歌。
刚唱完,陈升的点评就让她备受打击:
“你长得也不漂亮,嗓音也不出色,你觉得你会红吗?”
刘若英本以为签约无望了。
没想到隔几天她就接到了签约的电话。
陈升告诉她:
“我能听出来,你在用灵魂唱歌。”
正是这一点,打动了陈升。
很快她就到滚石唱片做助理,
跟着陈升学习音乐与创作。
助理的工作有些繁杂。
每天除了学习、配唱,她还需端茶送水、拿盒饭。
除了打理各大明星的日常事务,她还需要应付媒体。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半。
直到年,在陈升的推荐下,她被导演陈国富相中,
主演奇幻片《我的美丽与哀愁》而正式出道。
同年,张艾嘉也找了她。
邀她参演爱情片《少女小渔》的女主角。
凭着这部戏,她获得了第40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隔年,滚石唱片借此机会推出了刘若英的第一张专辑《少女小渔的美丽与哀愁》,她开始涉足音乐领域。
《为爱痴狂》便是这张专辑中最为经典的歌曲。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这张印有陈升风格的专辑,也将刘若英从幕后推到了台前。
有一次在《鲁豫有约》,刘若英回忆起这首歌的录制说:
“《为爱痴狂》录了三年半,只要录音室一有空档,我就去录。有一阵子,只要陈升一说录《为爱痴狂》,录音室的气氛就掉到谷底。陈升永远觉得我唱不好。”
所谓严师出高徒,说的就是陈升和刘若英。
她们俩是师徒关系,有时也更像是父女。
但很多人没法理解,她对师傅的感觉。
有段时间,有关这对师徒的绯闻,被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刘若英听后觉得很可笑:
“第一次有人写我跟陈升的绯闻的时候,我是觉得好笑的。但当写多了的时候,我是有低潮过。但是你要我解释,我认为是侮辱了我们之间的情感。他对我而言真的就是师傅。没有绯闻,却被骂成这样。”
她该告的也告了,也拿到赔的钱,但是流言依旧不止。
直到她结婚,绯闻才最终停止。
03
有人说:
“刘若英唱透了太多人的隐秘心事了。”
听她的歌像在听自己的心事。
唱她的歌像在讲自己的心声。
也有人说:
“十年前听不懂的歌,十年后你却早已消失在人海。”
十年前初听,不识曲中意。
十年后再听,已是曲中人。
她的歌很温暖、也很动听。
唤醒了无数人青春的回忆。
时至今日,她的很多歌传唱度依旧很高。
不管是《后来》、《成全》,
还是《很爱很爱你》、《当爱在靠近》,
抑或是《为爱痴狂》、《原来你也在这里》……
首首经典,百听不厌。
于我而言,刘若英是很温暖的存在。
我喜欢她,也爱唱她的歌。
如果机会合适,我要到现场听一次她的演唱会。
亲口对她说:
感谢你唱过我们的青春,那么多年。
—End—
哈喽,我是丫丫
更多人物故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