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越来越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理念。佛山市禅城区河畔社区不仅是“广东省绿色社区”,还是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的“双联系”社区,走进河畔社区,随处可见“绿绿绿”,不仅仅是社区周边绿植环绕,甚至是堆放在空地上的渣土也种上了树!数据显示,河畔社区辖区总面积3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却达到了11万多平方米,绿地率达到了30%以上。“绿色社区”由此成为河畔社区的特色标签之一。近日,广州日报记者来到河畔社区采访,社区党委副书记黎伯杰介绍了当地绿色社区的打造。
变废为宝将渣土场变成绿洲
黎伯杰告诉记者,在打造绿色社区的工作中,社区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变废为宝,盘活资源。小区的景观湖、堆放渣土的空地,这些日常随处可见的地方,似乎跟低碳环保并不相关,然而在河畔社区,不论是景观湖还是渣土空地,都变成了环保神器。
黎伯杰介绍,以前社区居委会对面有一块空地,长期堆放着建筑渣土,不仅影响美观,有时还会产生尘土,为了物尽其用,河畔社区决定盘活渣土空地,将其改为市政绿化的暂养场所,场内渣土则作为绿化土壤进行回填。场内的渣土得到了循环利用,一些因市政迁建需要暂养的树木也在这里有了容身之所,进而也改善了景观环境,一举三得,达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和谐的效果。
黎伯杰还说,河畔社区还因地制宜将绿岛明珠小区内的人工湖变为绿化植物的水源,实现一湖多用。人工湖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和地表水,再经过过滤系统过滤便可以直接使用于小区道路及公共绿化中,大大降低绿化养护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将人工湖的管道疏通了。现在到了雨季,人工湖有蓄水的功能,于是我们先将湖清空,蓄水,在用人工湖的水来对植物进行绿化。”
建共享集市促循环交换
黎伯杰说,为了进一步让社区资源变“废”为宝,他们还在社区开办“爱心集市”,促进社区居民二手物品循环交换,“我们认为,难点主要是发动居民,所以我们利用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