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光明区中大附七景观提升
优先进行生态修复,借景观串联缝合起碎片化城市生态,最终达到“城市双修”。中大附七(医院)周边景观提升项目位于深圳光明区。设计形成了“一园一路多点”的整体格局,联结河流与城市界面,借景观串联缝合起碎片化的城市生态,最终达到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
新陂头河处处可见生动的自然景观,河岸绿草如茵,河水澄澈干净。绝佳的医院的康养花园。无障碍设计则充分考虑了各种人群的使用需求。
2.医院景观工程设计
凸显中国古典园林特色,挖掘北大文化底蕴,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造园工艺及科学设计,展现出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
遵循”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的艺术宗旨,以其活泼而巧妙的布局,展现出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
园医院的庭院布局,运用传统园林中的动静结合、疏密错落、隔离空间、医院嘈杂的环境,医院的本质特性,医院在形式上隔开,来改变患者内心感受。
3.浙大二院新院区
采用“延续与生长”的概念,将对生命个体的关怀与尊重置于首位,设置多层次的景观空间。
浙大二院(浙江大医院)创建于年,医院,是浙江省西医发源地,医院。在新院区的设计中,整合了建筑、景观、室内等多个专业,选择采用“延续与生长”的概念,将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怀与尊重置于首位,呼应新院区对百年广济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就医体验展现在设计细节中。医院主入口,立即映入眼帘的开敞式水景,以开阔大气的姿态迎接人们,令人耳目一新。门诊大厅内,柔和的阳光从屋顶天窗照亮整个大厅,明亮开敞。各个功能区块延展至此交汇贯通,集公共集散,问询引导、参观展示、休憩交流为一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医院治愈花园
医院,将自然光照和绿化设计融入空间。
从设计到运营,医院致力于采用国内外的最佳实践准则,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在国内即可享受一体化、人性化、国际标准的综合医疗服务,同时开展医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临床科研。
为医院,如何将自然光照和绿化设计融入空间,是该项目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型的公园式中央庭院,花草树木散步小径不仅构成了自然绿化景观,而且还构成了建筑内部重要的导向系统。
5.医院前区景观
以完善功能为重心,解决人车矛盾,激活场地潜在魅力,让场地既是户外等候和对话的实用场所,又是帮助患者康复的疗养空间。
在有限造价的约束下,改造设计以完善功能为重心,主要解决已存在的人车矛盾以及激活场地潜在魅力。设计团队希望通过景观自然造物的设计手法,让场地具有开放性、活跃性、生态性、康养性,将自然而生的场景归还场地,传达人性关怀与解决矛盾的信息,让场地既是户外等候和对话的实用场所,又是帮助患者康复的疗养空间。
结合弧形线性设计的绿岛及树群组成了康养森林,既能有效地隔离市政道路的扬尘噪音,又能为人行小径撑起上层空间营造舒适的林下环境。涌泉流水、花桥夹道、乔木成林让原本平坦空旷的场地变得丰富多元,在提升空间趣味性的同时,为患者和家属及医护工作者提供了户外休闲空间。
6.美医院景观
不仅满足患者及探访家庭的需要,更为周围社区的居民提供休闲休憩的场所。
连贯而契合的治疗环境使得该项目成为了全新的益康花园设计的风向标。医院公园不仅满足了患者及探访家庭的需要,更为周围社区的居民提供了休闲休憩的场所。在公园中,一系列的益康花园为各个年龄层次、各种需求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便利设施。
崭新的住院大楼、整洁的街道、充满文化气息的利文斯顿公园及景色优美的益康花园,均为周围社区的环境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实现“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的社区复兴计划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7.美国帕洛阿尔托医疗中心
在建筑物之间组成新的开放空间,为患者、访客和医生提供连续的景观体验。
景观布局包括一个广场,一个疗愈花园和一个在停车场区域走廊花园。一个新的中央走道方便行人通过该空间。
走廊花园是医生办公室旁边的线性空间。花盆墙与特殊的座椅设计相结合。芳香,开花植物用于减少附近停车位的视觉影响。以彩色混凝土为主要铺装材料。
8.西班牙VALENCIA医院内庭院改造
医院内庭院的整体景观风格,利用景观凸显历史建筑遗迹的价值。
庭院南侧的小广场位于街边微微高起的区域,外侧由一排遗留下来的石墩护卫着。东侧有一片树阵广场,既是穿行的通道,也为路人提供了绿色活动空间。
小广场内的医院内部花园。一些绿色室外空间,儿童游戏场,被绿植覆盖的Capitulet立面,以及池塘和簇簇鲜花,医院的考古花园用不同的造园手法打造更多样化的空间。
医院景观绿化设计应针对不同场所营造出不同的舒适空间,使医院室内、户外景观多样化、医疗化,同时结合功能需求,营造“安全、自然、生态”的环境,这不仅能给人亲切友好的感觉,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促进病人康复,还能使医护人员身心愉悦、热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