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一片漂浮的叶
—无心—
绿岛,台湾东面的一个小小的离岛。很多人知道绿岛这个名字,还是缘于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绿岛小夜曲》,所以初知台湾有个绿岛时便立刻把那首歌和这个小岛联系了起来,其实这完全是个误会——《绿岛小夜曲》中所唱的“绿岛”其实指的是台湾岛,而不是这个小小的绿岛。
绿岛的样子像一颗鸡心,原本的名字叫火烧岛,因为岛上面的岩石是红褐色的,远远望去像被火烧过一样。后来岛上居民越来越多,植被逐渐丰富起来,才慢慢变成了绿色。现在从海上远望,绿岛宛如汪洋中的一颗翠绿宝石。而在我看来,绿岛更像是一片漂浮的叶。
从绿岛的名字很容易想象岛上的风貌,又因着那首老歌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出许多浪漫的憧憬。但是现实和人们的想象与憧憬直如天壤——绿岛的主题是监狱。
绿岛本身就是一个大监狱。因为是离岛,与本岛相隔又不是太远,这天然的条件决定了这座岛一个时代的命运。
绿岛上有不只一个监狱,其中一个曾经在台湾非常有名,名为“新生训练营”,现在它被打造成一个公益性质的展馆。在上个世纪,中国大陆正闹文革的时候,中国的台湾也在进行着一场运动,很多人被作为政治犯关押到绿岛上劳动改造,其中很多是新生代知识分子,罪名是通共,就关押在这座监狱之中,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新生之家”。不少曾关在这里的政治犯后来都成了名人,比如李敖、柏杨等等,李敖那首著名的“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就是在这里写的。现在,那些牢房的门口都标明着关押过的名人的名字,有意思的是,这些当年的政治犯中很多人现在却是反大陆的先锋。
岛上有很多野菠萝,过去这里的人们习惯把死人埋在野菠萝的下面,据说有不少政治犯死后也被拉出去埋到了野菠萝下。岛上的人讲:“每一棵野菠萝的下面都有枉死的孤魂。”
野菠萝
当年不少训诫人员及家属后来定居在这里,有些犯人被释放以后也住在了岛上,当绿岛成为开放的旅游地之后,岛上的人便以监狱文化作为绿岛的旅游主题。在岛上最热闹的西边滨海路上,随便进一家小店,就会看到有监狱样的装饰,许多文创旅游纪念品也都与囚犯有关。
绿岛中央是一座山,山顶上有个小庙和公园。岛上的人基本都住在西边靠海的地方,中间是港口,北端靠海一边是个小小的机场。沿滨海路往北,路边有一座学校,走到头的地方居民最多,这里就是中寮,穿过这片居民区,便是绿岛的西南角,海边矗立着一座灯塔。很久以前有一只外国人的船在海上遇到风浪,岛上的居民不顾安危把船上的人救上岸,后来外国人出于感激建了这座灯塔。
顺着南边的滨海路往东,可以看到海边有个人权文化园区,几座监狱就在那附近。
绿岛的东南角是旅游园区,有温泉。岛上最美丽的风景其实在东边,对着外海,对着太平洋,放眼望去,辽阔而超然。
岛上的滨海路现在已是环岛公路。我去的时候东北角那一带还没有贯通,那一段需要从中间的山顶越过去。岛上有摩托和电动车出租,按台湾的规定,租用摩托需要有驾照,否则只能骑电动车,但看样子在绿岛上管理并不严格。考虑到滨海都是曲曲弯弯的起伏山路,为安全起见我选择电动车,不过运气不是太好,第二天骑出去到半路便感觉有点电力不足,上山的时候有一处很陡的坡,不得不推着上去,到了东边下来后就干脆没电了。电动车脚蹬起来效率不高,好在东边一路往南整体是下坡,可以一段一段地借势滑行,一直到东南角。
岛上的美食最吸引我的是各种鱼生和盛放在大蚌壳里的各种冰品。平常的日子岛上没什么游人,到了夜晚更是安静,坐在紧靠海边的排档,吹着海风,慢慢喝着台啤,享受一份陶然。
(.5.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