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文学》杂志第二期编辑团队成员简介(持续招聘)
主编:赵嘉盟
作品展示:
夜游绿岛湖
黑夜赶着草汁的苦涩气息
月光在我美丽是忧愁里住下
湖心,是我绿色的伤疤
诗人走在遍地黄金的秋天
梦想一个,在风中摇晃的梦乡
树叶拒绝我窥视夜空的勇气
诗人听到歌声,感受到音色的沧桑
音符步履蹒跚爬进他的耳朵,诉苦
那个关于秋风的残暴诡计
摧毁色彩的力量,总是在夜色里发芽
鱼儿,无法逃避人类的预感
是否曾有一首诗,在这里诞生或陨落
月光为笔,红叶为墨
山河星辰,将孤独撕破
走上墙壁,穿越苦涩,把命运钉入灵魂
泥土的牙齿拒绝冰冷
在我的脚下,是一片花瓣的尸体
靴子的碑文,爱上红色石头
风过,湖畔张了张嘴
一言不发,告白夜空的寂寥
死于会场
黑色灯光召唤影子
隐居的魔鬼,在一次爆炸声中醒来
红色幕布下流出鲜血,流出欲望的刀光
穷人的颤抖,血脉里埋藏着石头
第一个杀死公牛的勇士,第一次认识死亡
披上血衣,拿起花瓣
在灯光的温度里住下,亲吻死神的鞋子
是谁正走来,挟持着犯人
在一片掌声中行刑,把桃木宝剑
蓝火燃烧过的脸颊
钢铁灵魂,渐渐碎裂的质感
将一片森林的痛苦驱赶出喉咙
黑色床单,一片蘑菇地里的尸体
在为自己刻碑,蓝火
走过骨头,走过战栗的风声
爆炸还在继续
折断的乐器吹响月光
简介:赵嘉盟,当代诗人作家。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后院读诗协会会员、中国若昕文学诗刊社社员、共青作家网签约作家、青星书艺出版中心特邀编辑、《华夏诗歌典籍》杂志社编委、一隅文学网特约驻站诗人。《九天》文学杂志主编,《月上长空》图书副主编,《三省文学》杂志副主编,《暮雪》文学杂志社编委,《中国诗》签约诗人,《当代校园文艺》报刊签约作家。曾在《诗潮》《中国诗》《风沙诗刊》《语文报》《参花》《大西北诗人》《中国风》《微光》《中国风》《黄河文艺》等纸媒和网络平台上发表百余篇作品,另有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经典诗歌》《中国诗词名家》《中国青年诗选》《当代经典创意情诗》等多本合集。曾获第三届全国诗文当代文学精品选大赛诗歌组一等奖,出版个人诗集《静水源深》。现居辽宁沈阳。
副主编:洪绍乾(笔若)
作品展示:
父亲在小门里等我
噢!我想你一定在等
我想你就在等我吧!
等我的全部语言和鱼儿
你在车站后面的小门里等我
这些都是不值得庆幸的
这无法逃避人类的预感,因为
我是被掩蔽在黑暗中的怪物
母亲躲在木门背后吃药
我想,我众多的诗歌
它们都是我的亲生儿子
我们正在往树上爬去
我们正在重建教堂
这儿子与你无关
这个秋天,我想去你身边(抒情诗)
因为诗歌,诗歌送走了我
我被送到祖国的另一端
我种下一片桃花,我在等你
我如同等待春天一般等待你
日复一日,在这秋天里
我在写下第一封信后
我就开始想你,想着人间
来到这珍贵的人间
我的心便向往着世界
数一数自己的岁数
数一数自己的诗歌和
昨天的报纸上登着的
——初雪的记事
我睁大眼睛喝酒
只为在酒中看见你
我走进雨天的人群中
只为感受你来临的喜悦
我爬到九月的海湾上
只为数一数你带来的船只
如果可以,这个秋天
秋天,我就去你身边
去写你那里的温度和日子
年9月10日
在医院的早晨狂想
等这群医生查完房过后
我就要开始边打针边写诗了
医院的窗户
我看见许多钢钩般锐利的
求救的目光和身影,我想
我要与它们进行长久的对话
所以我只能在这首诗中
这样写道:在医院的早晨
我却在云端里突然苏醒
我已经看不清许多东西了
这是墙壁还是白色的云朵?
这是黎明前开的花还是爱情?
——你们知道吗?
年9月8日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医院》
大词重写,苦难依旧
我写过脚趾,写过器官
写过许多北平上的工人们
疼痛的语言和粗糙的双手
都是我酒醉倾倒的兄弟
当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时
他们就开始收拾他们的孤独
和所有孤独的人一样
站在孤独中敬仰孤独
大词重写,苦难依旧
工人在劳作,我也在劳作
滑过巨大的物资和水泥
我只有许多80年代人们留下的
人们留下的惊人的诗篇
收割后的稻田正在装饰
装饰我们苦难的云朵
苦难的云朵就住在中国
住在中国的南方,二十一年
这是我看得见的风和命运在劳作
大风把灵魂刮到半空
我看见大风把所有的灵魂刮到半空
有时就像我的职业一般
机器在反复印刷工人的命运
这汗水都是九种颜色的
有时就像我的病症一般
机器在重新组装我的器官
组装那些属于我们的感情
命运使我如同车轮一般转动
如同诗人一般大词重写
噢!如果我又站起来了
你们伏到我的肩上吧!
即便苦难依旧,我也会
我也会把你运出车间
运到伊犁草原里去学习
学习中国的诗篇
——和英国的语言
年9月7日
注释:该诗歌是诗人笔若年9月7日创作于贵州省毕节市医院,当日诗人笔若遇到自己五年前因为工厂事故而去世的好朋友的父亲也在《医院》住院,同时二人谈起死去的朋友,得知工厂没有对其承担责任,而是以推脱的形式答复,然而作者的死去的好朋友的父亲仍还在朋友出事故的同一家工厂劳作,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若知道原因后引发思考创作了该首诗《大词重写,苦难依旧》。
简介:洪绍乾、笔名:笔若,当代知名青年作家、诗人、摄影师、诗歌评论家、青星文化集团创始人兼CEO,现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后院读诗协会主席,中国若昕文学诗刊社理事长、社长、主编,青年文学网荣誉总编、常务总编、《中联卫视》江西频道总编导、《中国青年新秀作家》杂志社主编、五星文学杂志主编、《九天》杂志社副主编、青星文学影院院长、《笔若派诗歌》创始人、共青作家网创始人、5星文学网副总编辑、北京洪氏文化发展中心创始委员会成员,曾被新闻媒体界及大量粉丝赞誉为“全能之星文化艺人”、“诗歌鬼才”、“青年奇才”等。年创办《笔若摄影周刊》,且著有诗集:《脚趾上的下弦月》《笔若诗集》《晚秋拾叶》《秋天的命运》《青星》《抬头指望天空》《星月黑白》《母亲的嫁妆》《指尘与爱情》《给你一本诗集》,天下文学“文友杯”第五届文学大赛现代诗组特邀评委、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专职作家、国际高级摄影师、中国信息化人才集团认证高级摄影师,中国艺术签名七段设计师、江山文学网静夜诗社荣誉社长、沙城诗歌中心特邀编辑、《文学与艺术》特聘签约作家、评论员。曾在中华文学聚焦被评为“当代知名诗人”并将诗集投入《中国当代知名诗人典集》出版并荣获“国学杯”三等奖,年9月荣获世界诗歌散文大赛诗歌一等奖,年在“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以一首诗歌《我的手》“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中荣获特等奖,在年90后年度十大青年作家中荣获第二名。
副主编:王奕鑫
作品展示:
评虞燕《理想塔》
刚刚读完了虞燕老师的短篇小说作品《理想塔》,这篇刊登于《作品》杂志的小说是以一种平静地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主题。本来一篇写理想的小说,是很老套的,而且在一个谈钱的年代里写理想,也是比较矫情的,但是虞燕老师运用了新的手法和独到的角度去展现理想这个概念。
可以这么理解,真实、平凡、有生活气,这三点是虞燕这篇小说文字的特点。文章从头到尾,口气都是不变化的,仿佛平静地叙说着一件凡人的事情,但正是这种简单的描述,才能巧妙地写出人们琐碎生活的细节,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手段,文章表层的平淡之中,涌动着的却是长久的震撼,虞燕老师熟练地运用着这种形而上的手法将她个人的生活感悟和艺术造诣隐藏在了文字的背面。
文章深刻地展现了社会现实,而这个现实正是物资丰富的社会精神病态,人们把理想看做了虚幻和幼稚,却把玩世不恭当做了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这就深刻地揭露了小镇生活在经济进步、物质丰富之后,人们来自于精神和心灵深处的空虚无聊,和麻木不仁。
作者将人物的选择,刻意地安排在两个有家庭教育问题和身体上有缺陷的人物上,理想塔的主角就是人们所说的“问题少女”,两个主角几乎都是边缘人士,脱离社会主流,文章表层上所写的“黑嘴唇”在追寻自己的“理想塔”,但实际上是她带领着主人公去蜕变,去寻找主人公的“理想塔”。文章在平静的生活中掀起了不平静的波澜。
作品的语言并不是华丽的,但是确是成熟的,这样的小说实在是富有诗意的,而且小说的时代感还是很清晰的。它故事结构并不复杂,甚至有很多人的作品也着有类似的结构设计,但虞燕的却依然引人注目。我思前想后,觉得虞燕老师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主要就是因为她赋予了人物真诚、善良的内心,就算是她曾经看似“误入歧途”,但是实际上主角内心的真善美是始终不变的,而主人公人性的光辉则照进了读者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文章的成功不在于故事的构造,而在于对人性的表达,对人性矛盾的刻画。这就体现出了作者所要展示的正能量,当我们都在迷茫之中,当我们的心灵无处安放,虞燕用这样的一篇成长的小说平静地去唤醒人们的人性,呼吁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塔”。
简介:
王奕鑫,现担任杂志《似水年华》主编,《九天》杂志副主编,文学杂志《作品》特约评论家,国家二级运动员,三级散打教练。曾被评为“中国影响力青年艺术家”,获年中国10公里锦标赛大众男子组B区冠军,第十三届全国冰心文学大赛一等奖,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金奖。出版图书《孤灯夜话》《染墨诗卷》《青年人必知的职场秘籍》《罗斯科》,主编图书《中国现代经典诗选》《月上长空》,作品被《作品》《疯狂阅读》《北方文学》《青年文摘》《故事会》《诗词》《大河》《唐山文学》《参花》《青春美文》《新华文学》《我的青春我的大学》《中国诗人生日大典》等数百家杂志、选本录用。
编委成员:韩德洛
作品展示:
★七绝二首
其一.重游校园
秋风相问经年事,倦色飘零剩雨痕。
表尽痴心无意绪,更何人念愈消沉。
其二.晚步至运河
徘徊身向流年去,伴雨经秋剩倦痕。
事有千般虽落魄,情无一处愧痴心。
简介:韩德洛,年7月生,江苏沛城人,定居苏州。十年踪迹十年心,文字是最温柔与最坚强的存在。作品散见各类文集与报刊。著有文集《幻影.十年》。现为纸刊杂志《暮雪诗刊》、沐清风诗社主编。
编委成员:范君
作品展示:
青城探幽
青城山上雨濛濛,千岩万壑岚气生。
叮咚珍珠从天落,春夏秋冬始未分。
西岭晴雪
西风萧瑟百草寒,岭上清风松柏坚。
晴日银色交相映,雪域自古有圣贤。
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书画展
萬盏霓虹耀香江,百年苍桑今以强。
两地同胞强国梦,华夏之星焕荣光。
——丁酉年初冬范君随笔
简介:范君,聽雨轩主,字玉轩,年生于甘肃省渭源县,幼承家学,蒙受甘肃省著名画家刘源,张兴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罗代奎先生指点。师从施雲翔先生,现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渭源范家皮影代表性传承人,北京世纪金色嘉园文化艺术中心理事,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报华夏之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世界艺术史大风堂画学研究会会员。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施云翔青绿彩墨山水画专项研修班。年就读于李志向主题性花鸟创作研修班。
以上内容由《九天文学》杂志社提供,纸刊编辑团队成员不断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