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在于游与玩,留下几张照片,人云亦云,否则带来的不仅是劳顿的困扰,更觉天下景观皆雷同,索然无味;而在于更高境界的细心咀嚼和体会,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还能从中体验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传说、不同的景观……都会给你带来暇意的想象,让你的心境豁然开阔,对于中年人更似豁达年轻,烦恼和愁云悄然去,达到一种心归自然的境界,从中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
那年五月时节,旅游味正浓,公司一年一度的旅游拉开帷幕,多条线路,我择南澳岛、汕头、潮州两日游。
(一)去南澳岛途中
5月14日初晨,临行前,天灰灰的,似淘气的孩子,一阵欢喜,一阵哭闹;时不时的洒下调皮的泪珠。
8点整两辆大巴载着一颗颗急盼的心驱车上高速,一路前行,越惠东,经海丰,进陆丰,过惠来,耗时4小时达汕头。途中一边耳听“三陪”男导游的调侃,引起车内阵阵参差不齐的笑声及嘘咦声;一边望着窗外路边的景色——虽无参天耸立的大树,巍峨连绵的高山;却时不时见得一垄垄绿油油的菜苗映在菜农的背影下;一行行笔直相互交错的秧苗植在四方的田格中,连成一片;一簇簇低矮碧绿的荔枝树,毫不修饰的被间或地穿插在山水间,那一蓬蓬浓密的枝叶下,定然藏着那曾让人垂涎欲滴的却还未成熟的嫩果;一口口不大的浅水塘边,一棵棵宽大斑驳的长叶在微风中扑闪着的香蕉树,近看像一株株稻草人,远望去又似一只只老鹰要扑腾欲飞……一切都显得那么柔和自然,让人在工作之余,放飞心情,暇意至极。
从汕头上车的那位林导(自称领导),说起话慢条细雨的,像一壶温和的水,娓娓道来沿路的民俗风情及人文景观。
12点多午餐,个个早已是饥肠辘辘,酒店的饭就上了一钵子便没了,连稀饭也搂个底朝天。导游解释:电饭锅跳闸服务员没发现,似乎这个理由太牵强了,像在搪塞。
急匆匆的午饭之后,又是驱车疾驶,赶往港口轮渡去我们旅游的第一站——南澳岛。
(引:南澳岛被称为美丽的海上绿洲岛,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位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汕头市的唯一辖县,陆地面积多平方公里,有亚洲第一岛屿风力电场,有“天然植物园”之称的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候鸟天堂”之称的岛屿自然保护区,有众多文物古迹、寺庙,具有“海、史、庙、山”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特色,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南澳生态旅游的主色调。)
(二)轮渡南澳岛
下午1点多,赶到莱芜港口。轮船刚靠岸,早已有不少车辆,看样子等2个小时后下一班了。
“笛……”终于传来期盼已久的汽笛声。“船来了!”准备兴冲冲地坐车上轮渡,却冷不丁被插队的本地车找了个空档,一个个屁股冒着黑烟挤上轮渡;再看1号车的车尾早已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我们2号车上是一片的埋怨声及不平声。
“明明排在最前面,却走不了。这里也开后门!”
“看样子2小时后了!”
随着轮船起锚的刹那间,心犹如沉入那滔滔浑浊的海水中,天空惨淡如灰,似一张哭泣的脸,那点点星雨便是溅出的泪珠,就连清凉的海风也裹着阵阵腥味。
“笛……”一阵长鸣,在无望之际,又来了一艘。大家早已按耐不住激动,欣喜如狂般地弃车登船。
面对大海,心境清明,望不到边的海面不太清晰的鳞光闪闪,沉重的灰色云层挡住阳光的辉煌,虽没有光芒直射海面,看不到壮观的景象;但却不担心刺眼的阳光,渡船缓缓地破浪前行,我趴在船高台栏杆边,心开始雀跃起来,又看到大海,低头下看,洁白的浪花在船边瞬间跃起,又瞬间被击碎,却似一朵化作千万朵,又像是有千万条无暇的白色丝绸,在海水里濯洗着,刹那间,又被揉成一缎缎,抛向船后,远望去,一望无垠的大海中似被这船铺成一条海上白色丝绸之路,渐渐地远远地被淡化。
这是第一次坐船向深海进发,感到新奇。人在海中视野没有了阻碍,心荡神怡,感觉心中的世界忽地变得象海一样辽阔,心中的杂念及烦事如被包裹的棉絮,在这浩瀚波荡的大海前被荡涤得一切杳无踪迹;海上绵淡的细雨,似一把无形的梭子,轻篦着我柔和的心情,十分的暇意和畅享。
此时,天沉沉,乌云密布,海风裹着细雨,潮而咸,一阵阵的凉意习习,不自觉的向后挪了两步,避着风雨。左右环视,不着边际,只有茫茫的大海,偶见一两只红色的航标在波浪中左右摇摆着,显得那样孤独;但见几只海燕迎着风雨,昂然翘首疾飞,却不曾有丝毫的懈怠,城市的边缘越来越模糊,离开我的视线。
“海市蜃楼!”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慢行约莫15分钟左右,我急盼的眼神向东方的海面搜索着,远见,一只海怪浮在水面,驮着一片黑黢黢虚幻的山影子,再仔细辨认海天连接处——朦朦胧胧如被罩在淡灰色的纱帐里,若隐若现的一座山,似漂非漂在海面上;山顶上一簇簇浮云轻绕,灵若飘絮若即若离,如天上云间,却似幻境,雾霭溟蒙。哦!那就是向往的南澳岛。
那座山在绵薄的雨丝中,随着轮船的慢慢靠近,朦胧似的薄纱渐渐退去,如电影镜头般山一步步被放大,遂成一座、两座……重叠的山峦,南澳岛完全走进我们的视线。
有人说南澳岛像一片辗转零落的枫叶,漂泊于万顷海涛之上;又如末代王朝皇帝无意间扯落的一幅裙角,独然浮于汪洋中。而我感觉她像一只刚刚出壳的失去妈妈的小海龟,在翘首使劲用力向岸边游着,那么孤独无援,让人怜惜她的可爱。
(三)南澳岛——瀚海中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在细雨中上了南澳岛即小海龟的鼻子处,已是下午3点多,踏入岛的刹那间,第一感觉是空气异常清新,远比在轮渡上被油味熏昏的那种滋味实在好得百倍,一条环岛公路穿梭在密密匝匝的碧树间,给这黑山系上了一条闪光的金腰带,腰带上坠着数颗珠子,那是一个个旅游景点。车沿着小海龟的腹部向前延伸的环岛公路前东行驶着。
路右侧时而是一堆堆棕红色奇形怪石,被风风雨雨及海浪修饰得特别圆润。像一块块巨大的鹅卵石,或卧或立,未经雕饰地自然散布在峭壁间、沙滩上、大海边、抑或隐匿在丛林中。我们随着前行的汽车,视线逐步在岛上向前平伸着,一个个含着神奇传说的景观,伴着时间的推移,一一揭开心中的疙瘩。
奇幻的神奇松井——南宋的悲剧
迎着阵阵凉爽的海风,顶着针尖般的细雨,穿过碧绿的丛林,来到南澳岛的东南海滩著名的宋井,它处在小海龟的左后脚尖上。宋井旅游点的大门,是“宋井”两字合成,却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我想:也许是意涵一种孕育古老和传奇神秘的色彩吧!
据载南宋景炎元年(年)5月,元兵进迫,时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大将张世忠等护宋少帝退经南澳,驻此,并挖有供皇帝、大臣和将士兵马饮用的“龙井”、“虎井”、“马井”三口宋井。长期已久,潮水和沙掩盖了这三口井,直遇到大台风和海潮,才显露出马井也就是现存的这口井。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虽地处海滩,常被海潮掩没,但是潮退后井水不带咸味,依然甘清甜美。
导游故作炫弄道:“宋井的水好啊,男人喝了更潇洒,女人喝了更漂亮,30岁以上的人,喝一口年轻10岁,不过年轻人少喝哦!”故有众多游人竞相购买宋井水,意于尝一尝,以解好奇。
离宋井不远处的东侧,是一堆白色细腻的细沙,被称作“白米堆”源于年冬,南宋军队和皇室驻此时,不仅薯叶吃光,连野菜也快要完了。为解决粮食问题,传说赵昰命令陆秀夫在海边筑起案台,烧香作诀,让沙丘变成白米。不想在即将大成之际,被一急盼打渔丈夫归来的孕妇路过,一切都化为泡影,遂成白米堆。
宋井此时海风拂面,烟雨濛濛,极目远望,沧海茫茫;近看四处,乱石阵阵,涛声震耳,游人如织。可叹宋朝那如叶飘零的江山,“应是苍天怜宋室,长将遗迹寄后人。”
历史花絮——神秘太子楼
太子楼遗址位于宋井亭东北面约千米处,一棵茂密的古榕,出奇的长在一硕大的石壁上,壁下侧开一裂缝,裂缝两边歪歪斜斜刻着难辨的文字。传说石室内藏着南宋皇室未能带走的大批金银珠宝,若有谁能将石壁上的文字念成文、释其义,则石壁会自动开启,宝藏归其所有。猎奇探秘碰运气的人来无数,均一无所获。后有一颇通文墨的商人,却能念字成文,释义说至八成时,石壁自开一条缝隙,露出诱人的珠光宝气。商人唯恐有来人争夺珠宝,急进石缝取宝。石缝突然闭合,商人被夹在里面,只留条辫子在石缝外,变成了一株小榕树,日长时久,长成古榕。至今石壁上的文字历历可见,但太子楼藏金谜从未被解开。
“南澳哑蛙”传说,也是与南宋皇帝结下的不解之缘。宋帝一行逃至南澳后,侍郎陆秀夫踏勘了全岛,确定在云澳澳前村东侧一个小山包上建行宫。宋帝赵昰之弟赵昺,仍称太子,他的住所便为“太子楼”。
连日奔波太子昺身心劳累、疲惫不堪。夜深酣睡之际,忽闻附近蛙声一片,吵得他无法入眠,索性起身,命陆秀夫捉来蛙王问罪。
陆秀夫在太子楼墙脚捉来蛙王复命,蛙王在陆秀夫手中还“噎哇,噎哇……”叫个不停。看似悲悲切切,像在诉说,又似在恳求。太子昺顿生怜悯心,随手拿起案头朱笔,在蛙王脖子上画了一圈,不禁生情泪下,挥手放生。
青蛙池自此,太子楼周围的青蛙。脖子上都有一个圈。蛙王感谢太子昺不杀之恩,叫时只发出低微的“噎”声,太子楼附近顿时静寂下来。于是,太子楼青蛙会“噎”不会“哇”即此在南澳及潮汕沿海一带流传开来。现今在此处建有青蛙池以及人物石雕像。
耳闻神话般的传奇,目视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对南宋无尽的感慨:胜者为王败则寇,历史潮流怎堪挡,忠臣良将何能为,只叹先朝不给力。
蕴藏悠久历史的总兵府
处于小海龟的后脊背部闻名遐迩的总兵府,却隐逸在深澳镇一个村庄里,走小路,穿村巷,入总兵府,庭院内有两棵参天古榕树,左侧一棵为“郑成功招兵树”。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该树下张榜招兵收复台湾,单从它那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崎岖凹凸,如乘风破浪的战舰,又似稳重的指挥亭,隐约可见历史的变幻,怎知古榕已过400多年的沧桑。树下醒目地立着威严的郑成功石像。
总兵府庭院中有鸦片战争期间的,用于抗英的八千斤和六千斤两座大炮,经过多少风雨的洗礼,斑斑的锈迹仍然隐饰不了它那当年的威武神勇,岿然不动;墙上有明、清名人的墨宝碑刻,两杆高大的帅旗在飘零的风雨中巍然屹立,“闽粤界”碑寓含着当年明清王朝为控制此要塞,采用粤东、闽南相互管理及辖制手段,同时也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基地。
一块上部两侧凿有凹耳石块,据说是当年郑成功为招兵买马收复台湾,当时没有特别的体检方法,只要能搬起这块石头,并走三步就可以当兵了,被称为“试兵石”。石头不算太大远不及农村打谷场上的石磙,第一次我居然未提起,第二次扎马步深呼吸显然提起。据说有公斤左右。
进入总兵府大厅,无不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气势所感染,威武的虎节堂,大摇大摆的落座在大堂的太师椅上,一声吆吼,惊堂拍案,竟然如当年总兵的“威严”。
厅内,十八般兵器,亮闪闪,心头痒痒,横刀立马,俨然一派威武雄壮的铁甲士兵。此时不觉过瘾,无奈被催促声像赶集似的吆喝上车,赶往下一个景点。
千古之谜金银岛——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
历史上曾有一个时期,南澳岛并非是平静柔和的,却是动荡不安,犹如海潮般的桀骜不驯,诸多记载她与“海贼”同词,使闽粤地方官员寝食难安,更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噩梦,在明后期,海盗的频繁及规模,均堪称中国之最,中国版海盗“金银岛”由此而出。它的得名源于海盗吴平。
金银岛处在南澳岛东北方向最尖端处,小海龟的尾部。此岛约莫千平方米,有一伞盖亭,翠树丛生,曲径通幽,石洞穿插,阴凉无比。四周均是礁石林立,上面有被海水侵蚀的小孔,如蜂窝状,手触之无粉状有麻酥之感,却与光滑的高山岩石不同,石上多处镌刻有名人的摩崖石刻,岛由曲曲折折的九曲桥与岸边相连。简直太平凡不过了,与其说是个岛,倒不如说是个礁石堆。
金银岛看似貌不惊人的小岛,却藏有千古之谜的故事,它与相传那身材矮小、能在海里潜游七八里的“海盗“吴平有着渊源,当年吴平聚众,劫掠过路民、商、官船财物,后被戚继光、俞大猷联兵征伐,被灭的吴平将平时劫来的金银分装18坛,藏于不同地方,只有他妹妹知道。吴平见大势去,逃至海边杀死了呆守金银的胞妹,并将尸首碎成18块分埋于藏金的地方后,夺舟逃去,留下谜一般的歌谣:“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却无人能破译,遂成千古之谜。现今被编成长篇小说,在网上流传。
金银岛上伞盖亭前有吴平妹妹的塑像,她一手执剑,一手拿着元宝,遂成岛上的“护宝女神”。来往游人,摸一下“护宝女神”手中的元宝,似乎给自己多带来亨通财运。
迷人的海上养殖场
站在金银岛上,无不为眼前的美景所倾倒——远视东面海湾,零散的小岛与海湾环手相抱,中间宽阔的浅海滩,恰似巨大的围棋盘,那海水养殖漂起的网浮,如星罗棋布般的布下黑白相间的棋子,海风拂过,一颗颗棋子恰似钢琴上的键符在不停地跳跃着,正是辛勤的南澳岛渔民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海域上谱写着一曲曲开天辟地的辉煌;又恰如一条条珍珠项链整整齐齐的缀在碧蓝的绸缎上,耀眼夺目,让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
遥想当年曾是昔日战火连天、海盗横行的海域,如今成了鱼欢虾跃的海洋牧场,一格格、一片片、一笼笼、一簇簇生机勃勃,耕海养殖筑起了万亩“海上田地”,已形成各种名贵海鲜“聚宝盆”,没有安定,何谈傲然生机?
南澳岛的夜晚
黑幕降临,下榻宾馆。眼前的青澳湾是无尽的茫茫大海,辽阔的黑色海水让人不着边际,似有被吞噬的感觉,闪闪点点的灯光在黑色雨夜的海面上跳动,如夜晚的天空星星眨闪着。
然寂静的天空毫无星斗,却淅淅沥沥的下着雨,风声、雨声、海浪声、音乐声、烟花爆竹声在窗外汇集一起,谱出南澳岛夜晚进行曲。海边在放烟火,不时地听到烟火升空的噼啪声,此时只看到空中绽放的朵朵烟花在稀疏的雨夜中,显得非常模糊,海浪声却异常震耳,空气中弥漫的是一股股海水的咸腥味,阵阵凉气袭人,不得不蜷缩回房间。
靠近山缘的房间,却也显得异常宁静,空调太凉,无赖大开窗户。半夜酣睡中,不曾想被蚊子闹腾起来,点上蚊香。次日,一觉醒来已是6点半。
我眼中的青澳湾
“东方夏威夷”之称的青澳湾,此时呈现在眼前,仅是海湾似新月,半圆抱海面,虽不见海面如平湖,水色碧透亮;虽不见日出霞光万丈的奇观,感觉大打折扣;但却另有一番景象——天空阴阴的,海面浪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远望翻滚的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略泛着轻柔的太阳花反射下,似无数条鲸鱼露出的脊背一般,在海面游弋,渐渐地向岸边拢过来,轰然雷声似的撞击着柔软的沙滩,清凉的潮水四溅,大有欲将整个睡意惺忪的海岛吞噬。
不远处湾中为众多岩石自然垒砌成的小岛,漂在海上,恰似一只浮游的海龟,岛上一突出的巨石形似这只海龟引颈向岸边丛山仰视,顺着它的视线,忽然间异常引人入胜——原来身后那险峻连绵不断的高山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奇石嶙峋,相间在绿树葱葱中,如挺立在那里的身着迷彩服般的士兵,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在山的顶峰,罗列着一座座发电风力发电架,这就是闻名的风车群。
青澳湾海岛科学奇葩——亚洲第一大岛风力发电
矗立在高山之巅、高耸入云的风力发电架那雪白立柱星罗棋布般散开来,如烽火台把风转为电的讯息一路传去,三根巨大风叶在清爽的海风下,不厌其烦有节奏不紧不慢的转动着。
据导游说,一台风力发电架进口需万,国产要相对便宜一些,风叶每转3圈发一度电,根据风速而设定其转动。
7点急匆匆狼吞虎咽般吃完早饭,赶路等轮渡无闲暇时间静留在岛上,欣赏更多风景。
此时天空里沉重灰色的云,早已被不清晰的太阳花推得所剩无几,视线清晰许多。绵延起伏山峦,一台台风力发电架,随着旅游车的一路前行,急切的目光搜寻忽儿隐没,无奈的视线停顿忽儿又浮现,忽大忽小,忽近忽远,忽高忽低,忽成排,忽交错,横空出世的磅礴气势,直插云端,又如风车的王国,更像满天轻盈柔和的桨影在空中飘落划动;远观之,却似无数根银针,映在苍空下,蔚为壮观而神奇!又似执一把把利剑跃然出击的众剑客,矗立于瀚海中璀璨明珠的南澳岛之巅,默然无闻地守候着这一片神奇、美丽的宝岛。
离岛遐思
8点多,渡口已停众车,下车静静守候开渡。向大海远眺,正在兴建的南澳跨海12公里大桥清晰可辨,如一条首尾不相接的半截长龙横卧在茫茫碧海之上。
登船离岛,回首再瞧南澳岛,隐在半山翠绿中的寺院,此时钟声清凉,间或悠悠地荡出的袅袅轻烟,如云似雾般漫过大山的腰际;时而舒展腾挪,时而轻飘如练,与山间云霭融为一体,不知是云还是雾,揣摩中渐渐地在模糊的视线中消失,游兴未尽,内心里却与南澳岛说再见的时候。
看着海中南澳大桥的一座座桥墩不经让人静思,桥未通,上一次远离大陆的南澳岛实在太难,她无论在社会形态上还是在自然形态上,至今仍保持原生态的环境,未经雕琢的原生态海滩,古风古韵的渔村建筑,未经修饰才显示她的自然美,一旦桥通了,一切与陆地没什么分别,南澳岛还能是美丽的“小海龟岛”吗?
如今大桥已通,南澳岛又是何时样子呢?有时间再去光顾一下未尝不可。
当年建设中的南澳大桥许点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