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成都生态环境工作重点来了

怎样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983854.html

“与基准年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8天,PM2.5下降28.1%;纳入监测的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27.9%,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

“十三五”时期,成都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2月25日下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年首场新闻通气会召开,会上对“十三五”成都市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情况和“十四五”及年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计划进行了介绍。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加快建设成都“数智环境”系统等工程

“十三五”时期,成都生态环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表示,与基准年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8天,PM2.5下降28.1%;SO2、CO、PM10、NO2四项指标达标,其中NO2首次实现达标,西望雪山成为常态;纳入监测的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27.9%,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国、省考核断面首次全部达标,黄龙溪断面水质总体提升至III类,水润天府盛景重现;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天府大地画卷铺展。

“十四五”期间,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杨斌平表示,成都将从四个方面推进: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整体治理和系统治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来说,将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牵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更加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

“我们也将加强对环境问题成因机理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研究,加快建设成都‘数智环境’系统等五大工程,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预案,提高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杨斌平说,将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导向,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将其作为总纲,通过达峰倒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特别是能源结构加快转型;以构建“环境治理七体系一能力”为路径,加快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

把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作为“一号工程”

编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年细颗粒物浓度不高于3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率达到78%;三大流域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4%和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的目标任务不反弹……”这是《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年工作计划》中提出的目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如何开展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坚持把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市生态环境局贯彻落实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号工程”,实施协同降碳行动。持续推进“以电代煤”“气改电”,严格限制新增燃煤项目,加快完成在用锅炉达标整治。实施治污减排行动。推动水泥、玻璃、石化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试点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建设涉VOCs“绿岛”项目。实施控车减油行动。加快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广新能源车。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突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阳化河、西江河、杨柳河、濛阳河、桤木河等小流域治理,巩固提升锦江、绛溪河、南河治理成果。开展白河等重点流域智能监管试点,与高校合作开展物质通量研究,充分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全面排查岷沱江流域干支流排污口。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编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持续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农用地、未利用地的土壤环境监管,完成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整改,以及重点工业园区、规模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评估,实施污染地块负面清单和用地分类管控,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肖皓月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