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没有一所学校象黄埔军校一样,在困难的条件下,极短的时间内,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改变中国命运的政治军事人才,据统计,新中国来自黄埔教官或黄埔学员,有三位成为副国级、五位成为开国元帅、三位成为开国大将、九位成为开国上将,还有众多的共和国开国中将、少将。
而在国民党的军政大员中,来自黄埔的那就更多了,“黄埔系”是国民党军政系统最强大的势力,国民党内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黄埔学员就有40多人。因此,黄埔军校被人称之为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摇篮,堪称世界军事教育的奇迹,特别是黄埔第一期中,那更是将星云集。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黄埔一期生,刚出道成长速度惊人,只用5年时间,就从士兵成长为将军,但是由于此后却再未带兵上阵打仗,便少有人知。
此人名叫刘咏尧,年9月1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姚家坝乡一个富裕家庭,他自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加上聪颖好学,先后就读于省立中学,考入北京朝阳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在大学期间就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熟读文化历史的他,在后来乱世需要,便入了讲武堂。
此时,恰逢黄埔军校开课他在第一期余名报名人数中脱颖而出,进入了黄埔军校深造,不得不说,刘咏尧真的是十分的优秀,这一年,他才15岁,是黄埔一期生中最小的一位。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16岁的刘咏尧被分配到东征队伍当中,担任冲锋队队长,多次负伤不下火线,因功升任营长。为了培养这个人才,年12月刘咏尧被选派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二年之后学成归国,随后任陆军中校营长,很快升任上校团长。由于理论功底深厚,调任陆军军官学校政训处总教官,北伐之后,他任第四军总指挥部政治处组织科科长,后升任师政治部陆军少将主任,后又迅速晋升为中将。任第五军总指挥部政治训导处主任。此时他不过刚刚20出头,他仅用5年时间就从一个普通小兵,晋升为一名中将。
刘咏尧虽然成为中将,其实并没有上阵打过仗,也更没有带过兵,只不过是一个名头上的虚衔而已,他从事的工作就是搞宣传,比如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剿匪”宣传处副主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政训处陆军中将处长,先后创办怒潮剧社,兼任社长,《扫荡报》兼任社长,成立力行社南昌分社,兼任书记等职务。
随后,又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处处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庐山军官训练团讲师,从此不再上战场,专心搞起了教育事业。他还任过农民银行常务董事,在教育界和金融界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其后的几十年间,没有参加过一场战役,没有军权也没有实权,直到国民党军队兵败,他随军逃往台湾,任“总统府”陆军中将战略顾问,因此,他的一生名气不大,鲜有人知。
刘咏尧自己在晚年虽然默默无闻,但他有一个孙女在大陆却家喻户晓,寻便是台湾著名的女歌手刘若英。
刘若英,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音乐系,后来华语乐坛最有实力派的歌手之一,凭一首歌《后来》红遍全国,后来成长为演员、导演、词曲创作者,纵观如今的乐坛名将,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没有几位,而刘若英这么优秀,让人不得不想到她令人诧异的家世,刘若英成名后曾说,自己的爷爷对她的家教非常严,从不让她靠自己的家族背景,而是靠自己努力。
幼年刘若英原来,刘咏尧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成为该校的第一届毕业生,他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韦碧辉。韦碧辉是当时的“才女”,她与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一道,从广州执信学校选拔至此,在广州执信中学优秀校友的名册上,依旧保留有她的名字。刘咏尧与韦碧辉结婚之后,两人育有两子:刘纬文和刘纬武。
上世纪40年代刘咏尧与韦碧辉离异,刘纬武与哥哥刘纬文随母亲生活。年底,刘咏尧从成都机场搭乘最后一班飞机离开大陆,小儿子刘纬武不肯随父亲前往便留在大陆,大儿子刘纬文,即刘若英的父亲,彼时正就读于厦门海军官校,早已随同师生到达高雄。
刘若英与爷爷后来,刘纬文海军舰长身份退役,刘若英在家中三个小孩里排行老二,另有一姊及一同父异母的弟弟。2岁的时候,父母离婚,曾被寄养在一个远房亲戚家里,经常被打骂,后由祖父母照料,刘若英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学钢琴,求学过程和音乐一直脱离不了关系,从私立光仁中学音乐班毕业后,赴美国攻读音乐学系,修习声乐和钢琴演奏,并取得古典音乐的学士学位。大学毕业之后返回台北,因此,跟祖父刘咏尧的关系比较亲密。
刘若英与爷爷刘若英曾谈起爷爷,称他生前最喜欢听她唱《黄埔军校校歌》,也喜欢听《绿岛小夜曲》,称自己的成功是爷爷给她精神上的支持鼓励,祖父身后也似乎一直在护佑着她。年8月22日,刘咏尧将军病逝于台湾,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