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春燕中国环境
“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骤然来到面前。”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他用这句话来形容眼前的重任。
年是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的决胜之年。当前受疫情影响,经济强省江苏,同样面临新状况、新特点。如何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机制,服务高质量发展?
江苏有绝招。
“集成”背后的管理智慧
“一粒稻米只能算是一种谷物,做成米饭才算是食物。”这是王天琦对当前江苏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的总结。
所谓“集成”,就是运用系统性思维进行整合、裂变,加倍释放能量,实现政策效果质的提升。开展集成改革试点,通过政策集聚,推进园区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企业治污成本降低、发展效益提升。
园区经济占据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某种程度上,园区环境治理水平决定了江苏绿色发展的底色。”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影响评价及排放管理处处长戴明忠说,产业园区汇集大量工业企业,既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治污攻坚的主战场。
当前,产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污染治理难、排放达标难,少数中小微企业治污成本高,一些隐性的环境违法问题查处难。这些问题成为困扰产业园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共性问题,制约着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对此,仅靠单一政策来解决,效果往往不明显。只有综合施策,集成发力,推进园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科技厅、商务厅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围绕优化环境准入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统筹推进园区污染治理、完善支持绿色发展有效措施等4个方面出台了16项改革举措。
吴江纺织产业园建设焚烧污泥供热工程,在解决污泥问题的同时,增加了蒸汽热能,取得多方面效益。南京江北科技园利用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建设人工生态湿地工程,通过生态自净既减少了污染负荷,又扩充了环境容量。泰兴经济开发区内化工企业全部配套建设污水预处理设施,所有排放污水经“刷卡排污”系统接入园区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污水排放浓度与总量“双控制”……
“通过共享污染治理设施,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提升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增加企业的议价权,打破垄断。”王天琦说,要为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的市场活力。
“绿岛”就是集成理念下的创新举措。按照共享治污、集约建设的理念,推动园区为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共享的环境治理设施。除此之外,“生态安全缓冲区”“废水委外处理”也成为集约思路下的新名词。
出台首部环境领域企业产权保护文件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近期出台《关于在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产权保护的意见》。作为首部省级层面出台的加强企业产权保护方面的专项意见,《意见》从政策法规、环境监管、行政执法、监督督办等六大方面,提出了加强企业产权保护的意见,一经发布后便引发社会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