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市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李莉童朝霞戴艳

初春的江苏省张家港市,一江碧水,风光旖旎。漫步张家港湾,到处生机勃勃,草木丰茂,白鹭翩跹,移步皆是景。

在江边生活了70多年的方金付,亲身经历了张家港湾从“锈带”蝶变为“秀带”的全过程:“这里以前分布着大约20家企业,杂乱无章。随着工业码头、造船厂的拆除整治,现在这里成了绿色生态带。”

年,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启动,将9公里生产岸线调整为12公里生态岸线,构筑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倾力打造最美“江海交汇第一湾”。

得益于这场如火如荼的生态修复,如今,“水中大熊猫”江豚不时来此“打卡”,“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常来安家,近种鱼类、多种鸟类成为港城“居民”。

近年来,张家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县域新样板,“美丽港城”图景充分展现,“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

厚植生态本底,实现推窗见绿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是张家港人的日常。近年来,张家港利用城市“边角余料地块”和“巴掌地块”,“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结合各类道路、河道建设项目,建设绿化工程,增绿面积达余亩。

在此过程中,张家港走出“生态环境治理+大数据”深度融合的新路子。去年,张家港市智慧生态平台上线,同步开发“三联动一执法”和“排污许可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功能,为守护一方碧水蓝天插上“智慧翅膀”。

坚持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争取,碧水蓝天逐渐成为张家港市的常态。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位列全省第二,连续5年实现“三个百分百”,即13个国考、省考断面优于Ⅲ类比例达%、19条通江支流优于Ⅲ类比例达%、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从年到年,张家港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8.8%上升到82.5%,PM2.5平均浓度从43.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

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让张家港的生态变革力量,落脚在每一户、每一村、整座城。

5年来,张家港扎实开展环境质量对标进位、提质增优专项行动,启动“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土地治理、危废绿岛建设等工作,实施“堤坡覆绿、还滩于江、植树造林”三大工程……在持之以恒的创新实践中,张家港逐步构建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发展“高轻新”产业,激发“绿色动能”

走进张家港江南智能制造产业园,绿普新材料、建华建材等新材料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产业园内生机勃勃。

就在几年前,它的名字还是东沙化工园。原东沙化工园有化工企业37家,年开票销售收入28亿元、入库税收2.58亿元,曾是张家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化工园区产业层次不够高、影响沿江周边环境等现实问题,也掣肘了高质量发展。年,张家港启动东沙化工园的关停转型工作,年正式实现整体关停,成为全省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

“腾笼换鸟”,实现华丽转身。自“十三五”以来,张家港共关停淘汰低端低效企业家,摸排整治“散乱污”企业家,整治腾出土地亩。

从“低散乱”到“高轻新”,张家港用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近年来,张家港立足产业优势,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高、调轻、调优,让绿色成为港城高质量发展的标尺。一方面,更大力度推进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智造提升、融合发展、绿色转型,向高附加值产业链拓展;另一方面,重点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做强优特钢、半导体、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汽车及再制造等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链。

在沙钢集团立方米高炉下方,一列载着铁水包的“电动火车”缓缓驶来。为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沙钢集团对铁水调度机车进行从“油”到“电”的全面升级,单车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余吨。

“老字号”企业在积极唱响“绿色变奏曲”的同时,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高端装备、特色半导体等产业创新集群在张家港加速形成,中车氢能产业园成为港城氢能产业有力的强链项目,天兵科技、大族激光、中鑫汽配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投产等,实现了绿色产业的全“链”提升,工业经济迸发出强劲的“绿色活力”。

投身长江大保护行动,共建共享绿色生活

每到周末,张家港长江岸边总是会出现一群“绿色身影”,他们或开展生态多样性调查,或忙于净化江滩,或向周围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保护好长江是每个张家港人的使命,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到长江大保护行动中,江边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张家港市环保志愿者曹文千说。

曹文千是张家港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协会成立于年,目前已有名志愿者,组建了“党员先锋队”“绿色倡导者”“环境守护者”“生态践行者”以及“环保服务者”5支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自然读书会、垃圾分类我先行、环保科普、笔记自然、长江大保护等38项活动,至今已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场(次),参与志愿者近1.1万人(次),总服务时长近2.6万小时,受众人数逾17万人(次)。

如今,生态自觉已经成为张家港的一种普遍现象,生动的实践场景随处可见。

“生态环境80·90宣讲团”开展送“课”入企活动,制定了环保信用评价、执法典型案例、固废规范化管理等13个宣讲主题,为企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南丰镇建农村将环保岗列为“和美乡风志愿岗”首批试点之一,鼓励村民用可回收物兑换酱油、醋、纸巾等生活用品,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乘航小学持续开展“绿种子”成长课程教育,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等项目活动,让孩子们探种子之美、品种子之格、寻种子之力,真正成为忠诚守护港城环境的“生态小公民”。

张家港市还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光盘行动”“旧物新生”等环保公益行动,一场场深入人心的环保行动,汇聚起全民参与的磅礴力量。

在张家港市,绿色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发展理念,也正在成为港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