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等化期盼学区房早点退出历史舞台

近期,在一些地方,“名校”成了新城区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的工具——在土地出让之前,公布附近学校建设的消息,吸引地产商和消费者。“除了学校,没啥配套”“名校冠名,一挂就灵”等乱象层出不穷。对此,有关方面应有所警惕,莫让“名校”学区房坑了楼市害了教育。

首先,新城区批量复制的“名校”,不少只是名校冠个名——很多一线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教学经验。某大学教育集团负责进行管理、运营和资源服务的学校已达80多所,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份。如此庞大的布局,其教学是否过硬也不禁让人打个问号。

这类“名校”抬升了土地、楼盘价格,但对教育丝毫没有贡献,也影响了好学校的声誉。而如果是真的把高质量教学资源抽调到新学校,老校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教育自有其发展规律,盲目、无序扩张,到头来只会害了教育。

再看这种发展模式,虽然能带来卖地收入迅速增长、追逐“名校”的人口流入、房地产市场短期繁荣等利益,但如果缺乏产业支撑,一旦“名校”光环褪去,剩下的就是难卖的楼盘和贬值的房产,最后埋单的恐怕还是百姓。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透支的是整个城市的未来。

有关地方要把精力放在抓实经济发展上,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加快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常态化、机制化。这样,楼市、教育才能互相促进,良性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这意味着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户籍将不再成为人口自由流动的阻碍。

对城市发展来说,放宽城市落户政策只是第一步,关键要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之际,城市要想增强吸引力,就要想方设法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下苦功、谋潜绩。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城市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让新市民能够均等化享受高质量公共服务,才能赢得人才青睐,赢得长远未来。

众所周知,在佛山此前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尤其初中这一档,占据头部位置的总是那几家民办学校,对公办学校何止压制,简直吊打。

你们知道我说的是哪几家吧?

作为当初从公办初中转学到四大民办初中之一过来人,思聪歇斯底里地承认:当初,民办学校的整体素质比公办学校的确高一大截,校风没有太乱七八糟,老师的水平也更高。

佛山坊间默认:只要踏进了四大民办初中的门,考上重点高中已成大概率事件。

回首往昔,民办学校在佛山有着教科书般的开局,早期凭着高标准,高待遇吸引一大批优质师生进驻,形成良性循环。

每年除了蹭蹭涨的学费外,掐尖手段也是五花八门,还创造了不少“灰色地带”。

01

但自从年,佛山中小学均实行摇号招生后,一个完整的学期过去了,这群“摇一代”的表现,多少给了我们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过去,年年争崩头的佛山顶级民办名校,如今似乎不再稳坐钓鱼台。

近日,禅城区初一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出炉。

在各校全区前名占比中,老牌名校华英学校仅占多人,占比仅约13%,相比去年人的35.1%,可算作是断崖式下跌。

要知道,华英学校是全市唯一的市属民办初中,有45%的学位面向其余四区招生,广纳人才。

而之前区内口碑相对较弱的佛山外国语学校,这一仗就打出了气势,全区前名中有人,占比12%,比去年的26人进步明显,跟华英差距小到可以“叫胡听牌”了。

据说这得益于相当部分摇不上名校的区内尖子生,参加了佛外的补录,使其“冷手执个热煎堆”,加上小学部直升,生源质量相对可控。

因此在成绩出来后,佛山外国语学校马上出了张红当当的大字报,向佛山街宣告,自己有能力跟“市级名校”掰手腕了。

若要论前名人数的占比,今年威水的是佛山市实验学校。初一强,佛实占60多人,占初一新生总人数多人的22%。

需要注意的是,佛山实验学校的初一级新生全部由小学部直升,摇号对他们的生源质量几乎无影响。

至于区内两大公办“头牌”惠景中学和佛山四中初中部,相比去年也有显著进步。作为不少学生家长的备选,有理由相信,相当一部分优质生源回流到了公办学校。

在公办口碑上,位于禅城城南的惠景中学一直是禅城公办No.1的存在,但今次从区初一强的占比上,佛山四中初中部继续压过惠景中学。

可能四中初中部,很多外地的老铁比较陌生。其实,它的坐标就在东平河畔,绿岛湖对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