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记花莲的农村招人喜欢,享受到了风景

白癜风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4366.html

花莲名字很美,让人想到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其实花莲跟莲花没有任何关系。花莲来源于洄澜的谐音,起源于清朝年间。台东到花莲间有两条非常有出名的游览路线。一是花东纵谷线,夹在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从花莲到台东的狭长地带,以峡谷、溪水、田园风光见长。

一是海岸公路线,紧贴太平洋沿岸纵贯南北,是看海、观潮的好去处,还会途径太鲁阁国家公园,我们走的是海岸线。在台东吃完早饭,沿着海岸公路向花莲进发。台东市区很小,也没有高楼大厦,两层的楼房散落在绿树与田地之间,别有韵味。到处张贴的竞选县市长和议员的个人广告,表明刚刚经历过一次大选。

驶入沿海公路,能够清晰地看到绿岛的轮廓,包括旁边还有个叫兰屿的小岛。绿岛是以前关押政治犯的地方,著名的绿岛小夜曲就诞生在那里。海岸公路两边都是美景。不时看到垂钓爱好者在享受冬日的海边暖阳。我们经停了两个观景点。一个是眺望大海的所在,记不得名字了。

汹涌的波涛不断拍打着堤岸,往远处延伸的栈道两边盛开着各色花朵,孩子们在海边草坪跑上跑下,累的满头大汗。另一个地方是北回归线地标建筑,这是地理分界线,纬度跟大陆的汕头平齐。当地建有很高的圆柱形地标,像一座灯塔,中间有一个细小的缝隙,北回归线正通过这里。

这座塔位于花莲县,至此我们来到了花莲。从北回归线标志塔出来,车行不远我们一行吃午饭。下一站去太鲁阁。乍一听,我以为太鲁阁类似于滕王阁,天一阁之类的馆所。听导游介绍之后,才知道是个国家地质公园,峡谷溪流汇聚之地,是观山的所在,这确实超乎我的想象。

冬日的太鲁阁略显荒凉,加之天色阴暗,没有使人体会到峡谷飞流的壮美。车辆沿着盘山公路行走半小时会后众人下车,来到一处原始部落景区,布置着各种图腾,木刻,诉说着原住民的故事。边上有个酒店,专为背包客和自由行的人准备的,据说此处没有任何手机信号,来此就应忘记喧嚣,修身养性。

进入太鲁阁的是中横公路,又称东西横贯公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蒋经国组织入台老兵,从崇山峻岭间开凿的横穿台湾东西的公路。这条路修建的殊为不易,有多人牺牲在修路工地,可见修建难度之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路的交通功能大大退化,旅游功能突显,成为台湾山地游览的胜地。

我们走了短短的半个小时,稍微感受了一下山路十八弯就返回了,未尽兴,倒也没啥遗憾,这种山路大陆到处都有。一路走来,众团友越来越熟悉。我们一行有祖孙三代,有夫妻档,有三口之家。大家聚到一起相当融洽,晚饭间喝点小酒聊兴很浓。到了住处几个团友觉得意犹未尽,要继续喝点。

引出一段花莲月下寻酒菜的插曲,是在台湾最难得的体验。在花莲,我们住的是民居,类似于北京的农家乐,只不过是楼房,相对干净整洁一点。台湾的民宿跟北京很不同,民宿老板住在县城,安排我们住宿以后就走了,晚上没有任何吃喝。台湾的民宿经营许可证,县长颁发。

团友们想继续喝酒聊天,我自告奋勇外搞酒菜。翻出围栏,来到路上才感觉买点酒菜太难了,荒郊野外,月黑风高。沿着小路连着敲了两家的门,一家没人应,一家啥都没有。外出买酒途中拍摄的台湾居民电能表,机械式。花莲农村晚上真安静。偶尔有一辆摩托驶过,路上总算碰到一个人步行的当地人。

告诉我需要去很远的县城才能买到吃的,搞得我一阵灰心。继续循着灯光找,步行十几分钟后来到一家规模稍大的民宿,一楼有几个年轻人在打理一个咖啡吧。靠前询问,白酒没有,啤酒还有9个易拉罐。后厨已经下班,看我诚恳找吃的模样,有个小姑娘说可以给做个沙拉和烤牛肉片。感动油然而生,总算找到点酒和一口下酒菜。

趁做菜的间隙,跟几个服务生聊起了天。他们几个有高二的学生,有实习的专科生,都是在校学生,出来打工。对两岸关系关心甚少,提到北京他们感觉很陌生。一幅无所谓的样子反映出台湾年轻一代与大陆的隔阂。但是他们都很礼貌,对我客气,热情,有问必答,话不多。稍时,简单菜肴做好。

跟台湾普通人的偶然接触,略带紧张的暗夜独行,买到酒菜的兴奋,跟一众团友喝酒侃大山的怡然自得,无不让人享受到了风景之外的愉悦,花莲的农村招人喜欢。外出旅游,优美的风景让人愉悦,风景之外的故事更难得。在去太鲁阁路上,我们路过了花莲的荣军院,台湾老兵的养老院。

花莲之后,我们还坐火车去了苏澳,去了宜兰海边,也都是不错的体验,不再一一赘述。我们是在春节期间赴台湾旅游的,跟团。这些文字断断续续写了多半年。感谢招呼参团的好哥们,感谢领导给了几天假,感谢台湾的人和景,才有了这美好的旅行。文字所能表达的有限,只有实地走走体会才真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