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0日)上午,上海举行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介绍说,上海市教委将继续大力支持临港新片区持续深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广泛汇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全面推进新片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上海发布)
多样化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杨振峰介绍,临港新片区目前已基本形成多样化教育服务体系,现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和幼儿园48所。
其中,幼儿园15所、中小学27所、中职学校1所、普通高校5所。另有中央美术学院中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2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新片区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
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占比71%,冰厂田、东方等优质教育集团办园覆盖率达20%。
已推进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及23所公建配套学校开工建设,争取年内再推进11个教育项目开工建设。
引进特级教师(正高级)3名,培养正高级教师1名,流动特级校长2名、特级教师1名。
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向新片区布局
为了更好地满足区域内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期待,杨振峰说,市教委将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向新片区布局,加快建立与新片区产业发展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新片区教育国际化、多样化水平。
根据新片区需求,加大推动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向新片区流动,推动建立学区集团优质师资交流培养机制。支持推进华东师大二附中临港奉贤分校、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高起点开办。
华东师大二附中临港奉贤分校
学校位于临港新片区主城区04fx-单元d02-01地块,项目基地东至正旭路,西至雪柳路,南至规划一路,北至万水路,总占地面积平方米。
项目包括36班高中部及24班国际部,由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组成,结合中央活力轴、南北“学习廊”、“一叶巨型运动飞舟”等设计理念,拟建设学科教室、科创实验室、艺术中心、智能信息化场所、图书馆、50米标准泳道游泳馆等新型学习空间,打造富有弹性、鼓励交往、包容多元的校园空间,计划于年5月竣工验收。
效果图(来源:上海临港)
项目建成后,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领域领先的“未来学校”为目标,发挥华师大二附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打造一所“未来导教、以学定教、优师助教、物联促教”的智慧学校,助推临港新片区打造国际创新协同新高地。
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
学校位于临港主城区三环带楔形绿地内,北至橄榄路,东至规划生态控制用地,西至夏涟河,南至黄日港。本校总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上最高8层,地下1层。办学目标设定为48个班的现代化示范性寄宿制高中。
项目设计结合上海高中的教学特点和基地环境特点,围绕“龙门学城,活力绿岛”设计概念,将用地划分为“一城一岛”两个区,即教学生活区和运动区。
“龙门学城”·校园教学生活区
校园教学生活区位于北侧,主教学楼结合教学区、专业教室、大报告厅、行政、图书馆为一体,位于基地中央联系各个功能区域。基地西侧为艺术中心,以大礼堂为核心,艺术教学组织在周边,主教学楼可通过二层连廊和四层空中连廊联系。基地东侧设置宿舍楼与食堂,因距离综合教学楼较远从而获得较为安静的生活空间。
“活力绿岛”·校园运动区
位于南侧,连续的跑道随着延绵起伏的山势延展,山体下方设置各种室内运动公共空间,并设置一条在山体中穿行的走廊和桥,与对岸的公园进行贯通联络。结合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将“桥”这一颇具特色的概念引入校园的交通体系中,桥上是相对私密安静、交通联系便捷的多功能教学区,桥下是相对开放、生态自然、空间层次丰富多变,激发求知欲,鼓励交流的“微型社会”。
示意图(来源:上海临港)
支持在新片区探索设立1所新型高职学校,积极筹设上音附中临港校区,支持新片区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育人模式上持续创新。
积极吸引国外知名高校在新片区办学,加快推进筹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高起点、高标准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按需引进优质民办高中和幼儿园项目。率先探索建设“未来学校”,推动国际前沿教育理念与新技术、新模式结合,拓宽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