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科普游看巨幕电影国际空间站,

        

“五一”假期,上海科普场馆看点多多。上海科技馆正在上映全球首部在太空拍摄的立体巨幕电影《国际空间站》和风光旖旎的球幕电影《大堡礁探秘》,这是该馆上映的最后两部胶片科普电影。上海海洋水族馆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执法总队等单位合作,推出了“珍稀动物在哪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特展,向社会传递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科技馆最后两部胶片电影上映

上海科技馆是国内首个引进imax影院的场所,对外开放20年来,以超大而清晰的画面、震撼而沉浸的音效吸引广大观众享受科普电影的盛宴。明年,上海科技馆两座imax胶片影院将进行数字化改造,让胶片电影成为历史。

早在今年2月,上海科技馆科学影城的工作人员就在为两部5月上映的新片忙碌,因为将一部电影胶片安装上架,并非“举手之劳”,它背后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操作细节。以巨幕新片《国际空间站》为例,这是一部47分钟的科普电影,而制片厂送来的是30卷长度不一的70毫米胶片片段,每卷胶片都需要放映员剪切两刀,每一刀都不能有任何手感上的犹豫和偏差。剪切后,放映员再按照次序,首尾对齐,用专业胶带粘贴、拼接在一起。拼接完毕的电影胶片,需要若干个成年人才能抬动。

放映员还需要为电影胶片制作尺寸合适的保护套;准确计算并设置电影菜单的开机、开镜头、关镜头、停机的具体帧数;安装好与胶片同步的声道音轨(中英文版本);设置好开关场亮灯的准确时间……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每个细节,都是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视听体验。

据介绍,《国际空间站》是全球首部在太空拍摄的立体巨幕电影,再现各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与地球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球幕影片《大堡礁探险》通过讲述绿岛上的生活经历,把大堡礁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个“五一”假期,观众可借助高科技特效电影来一次极致探索,一起见证胶片电影最后的辉煌。

直径1米的千年贝壳已经玉化

在上海海洋水族馆,“珍稀动物在哪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特展暨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宣传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此次特展旨在展现水生野生生物的神奇,并与公众分享多年来我国在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

特展中,上海海洋水族馆首次展示了多个品类的活体砗磲和砗磲标本。它们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动物,被称为“贝类之王”。最为珍贵的展品是一对直径近1米的砗磲标本,如此巨大的砗磲,在海底存活时间可能达千年之久。经过时间的沉淀,它的贝壳部分组织已呈玉化现象,实属罕见。

这种动物深藏海底,与珊瑚比邻而居,约占珊瑚礁生物量的30%—40%。珊瑚礁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之称,砗磲则是珊瑚礁重要的构建者,它们共同为海底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繁育和庇护所,是海底生态中重要的“基础设施”。砗磲外壳平平无奇,内里却另有乾坤。当它张开贝壳时,就能发现其体内色彩艳丽,常有各色花纹。

游客还会看到海龟、陆龟、水龟等十余种龟类活体及标本。不同栖息环境下的龟类有什么外貌和生理特征差别?哪些龟类看似普通,其实是禁止个人饲养的重点保护动物?哪些龟类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品种呢?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此次特展找到答案。展览将持续至今年7月。

    

栏目主编:黄海华

    

本文作者:俞陶然

    

文字编辑:俞陶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