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推进滨海湿地整治修复纪实i自然

白脉软膏对外伤白癜风治疗效果如何 http://m.39.net/pf/a_7232727.html

辽河口滨海湿地上的“红海滩”景观。董欣供图

辽河口滨海湿地作为中国最北滨海湿地,具有很高的边缘生态效应,不仅生物生产力高,还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调节效应。然而,这方“净土”过去曾被农业围垦和水产养殖等活动一步步侵占。

对湿地的围攻到底是“湿经济”还是“失经济”?面对抉择,辽宁盘锦下定决心还大自然一个洁净的辽河口。收滩补偿、平复池塘、水道改造、恢复水系、移栽植被……如今,这片湿地在呵护中慢慢展露曼妙的姿容,曾经的养殖池变回了湿地河滩,来此觅食的鸟儿又多了起来。

“等到明年几个潮上来,这里也会长出成片的碱蓬草、芦苇荡!”近日,在一片由海参池改造修复成的湿地前,盘锦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袁宏志激动地说。

正视问题算清“生态账”

盘锦的围海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对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天然植被大面积损毁,近岸海水受到残药污染,斑海豹、黑嘴鸥等珍稀物种栖息、觅食面积不断减少。年,盘锦启动“退养还湿”工作,当年恢复湿地2.3万亩。

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国家“绿盾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都将保护湿地、整治海洋非法行为列为重要内容。湿地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推进滨海湿地整治修复、加快解决渤海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年8月,盘锦重新启动“退养还湿”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正视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绝不掩盖问题。”这一次盘锦态度坚决。为了算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账,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局部利益的短视行为再继续、再发生,盘锦把推动“发展保护”向“保护发展”转变,写进市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并成立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退养还湿”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记录留痕,确保每一项决策经得起历史检验。

专项执法恢复湿地原貌

为了将“退养还湿”前期工作与“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后续工作有效衔接,今年5月,一场大规模的“围海养殖退出恢复海域原状”专项执法行动在盘锦展开。

这是一场艰巨的“硬仗”。围海养殖业户涉及12个省41个市,多数的海域使用权证已经过期,有的从未取得海域使用权,有的将使用权非法倒卖、几经转手、层层加码,有的则是倒卖链条中的受害者。听说要“退养还湿”,个别养殖大户煽动群体情绪,阻碍工作,要求高额补偿。

是息事宁人,还是啃“硬骨头”?“我们充分征求了专业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一致认为,‘退养还湿’是依法行政,久拖不决才是违法违规,对养殖业户造成不当心理预期,将来处理难度更大、代价更高。”盘锦市市长汤方栋说。

此次行动,盘锦市公检法司全程参与,同时精选10名非政府法律顾问律师组成法律援助小组,为养殖业户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养殖户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上下家利益纠纷、降低经济损失。市政府还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一户一档”,实施“一户一策”。累计转产养殖业户户,养殖面积2.62万亩,兑现转让资金1.16亿元。对生活困难群体,给予精准救助,发放救助金31.3万元。

今年4月,一个由11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在盘锦成立,并于5月份开始进行养殖户清退和滩涂平整。5月11日,执法组进入现场进行劝导。5月12日一早,执法组再到现场时,往外运海参车已经排成了长队。

据统计,此次专项执法行动退出养殖户户、面积6.29万亩。至此,盘锦清理平整围海养殖总面积达8.59万亩,新增自然岸线17.6公里,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

“多年的历史遗留难题画上句号,如此大的湿地恢复面积,为辽宁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治理树立了样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兴伟说。

以治促转释放生态红利

“湿地是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保护湿地,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也是守护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怀,对后人负责。”盘锦市委书记付忠伟说。

据介绍,盘锦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滨海湿地,被誉为“轻轻放在湿地上的城市”,享有“湿地之都”美名,这里的湿地是继尼罗河退化后全球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地,被称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面积达平方公里,其中滨海湿地平方公里。

湿地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生态财富,生态是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标志。“生态顽疾”治愈后,盘锦将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谋划生态崛起,把生态资源变为产业资源,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推进红海滩湿地规模性修复试验、引湿入城、城市绿岛和城区小微湿地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和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记者张晟南通讯员王鸿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