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学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皇后兰又称巨兰、斑被兰、甘蔗兰,是目前人们已知兰花中植株最大的,为兰科最高大的一类热带珍稀兰花,皇后兰属多为附生兰,少数种类地生兰,植株体量差异较大,有的种具有明显假鳞茎,另有几个种像甘蔗,茎很长,高度可达7m,一个花穗可多达三百朵花。
无喙兰(学名:Holopogongaudissartii(Hand.-Mazz.)S.C.Chen):高19-24厘米,具短的根状茎和成簇的肉质纤维根。茎直立,红褐色,无绿叶。总状花序顶生,具10-17花;花梗细长,被乳突状柔毛;子房椭圆形,长约3.5毫米;花近辐射对称,直立,紫红色;花瓣3枚相似,狭长圆形,无特化的唇瓣;蕊柱直立,背侧有明显的龙骨状脊;花粉团近椭圆形,松散;顶生柱头略肥厚。花期9月。生于海拔-米的林下。分布于中国辽宁、山西中南部和河南西部。
双蕊兰(学名:DiplandrorchissinicaS.C.Chen):植株高17-24厘米,具稍弯曲的根状茎;根状茎粗约2.5毫米。茎圆柱状,纤细,直径约2毫米,无绿叶,下部具数枚鞘;鞘长2-3厘米。总状花序长6-8厘米,具13-17朵花;花苞片披针形,长7-8毫米;花梗长4-6毫米,具乳突状短柔毛;子房椭圆形,长约4毫米,宽2.5毫米,亦具乳突状短柔毛;花淡绿色或绿白色;尊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3.5毫米,宽1.5毫米,背面具乳突状短柔毛;侧萼片略斜歪;花瓣与唇瓣相似,近长圆形,较萼片略短而狭;蕊柱连花药长约2.5毫米;花药宽卵状长圆形,长约0.6毫米,直立;柱头顶生,近扁圆形,呈盘状;蕊喙不存在。花期8月。生于海拔-米的柞木林下腐殖质厚的土壤上或荫蔽山坡上。产中国辽宁东部。
独花兰(学名:ChangnieniaamoenaS.S.Chien):假鳞茎近椭圆形或宽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2厘米,肉质,近淡黄白色,有2节,被膜质鞘。叶1枚,宽卵状椭圆形至宽椭圆形,背面紫红色。花葶长10-17厘米,紫色,具2枚鞘;鞘膜质,下部抱茎;花大,白色而带肉红色或淡紫色晕,唇瓣有紫红色斑点;萼片长圆状披针形;花瓣狭倒卵状披针形,略斜歪,长2.5-3厘米,宽1.2-1.4厘米,先端钝,具7脉;唇瓣略短于花瓣,3裂。花期4月。生于疏林下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或沿山谷荫蔽的地方;海拔-米。产中国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
蝴蝶兰(台湾兰科植物)蝶兰(台湾植物名汇),台湾蝴蝶兰(台湾植物志)台湾蝶兰,濒危种。附生兰类,为珍贵稀有兰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台湾蝶兰在中国仅产台湾南部恒春半岛及东南部的海岛兰屿、绿岛。生于海拔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菲律宾也有分布。
还有好多种兰花,你见过几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