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绿化翠满龙都美如画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长久以来,创建森林城市,建设宜居龙都,是全体龙都儿女的共同心声。自年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市根据《濮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年)》,全力推进城乡绿化、廊道绿化、环城林系、村庄绿化、农田林网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让我市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的“双增长”。如今,浓郁的绿色不仅为“创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使得龙都大地美如画。
以河为轴造“绿廊”
近年来,我市重点打造了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补淀“四大生态走廊”。四大生态廊道是贯穿市域东南西北方向“两纵两横”的生态大动脉,总长公里,如今被称为“千里绿道、千里画廊”。
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为例,该工程全长84公里,参照南水北调工程绿化标准,全部建设成国家储备林基地,规划造林面积余亩,现已完成余亩。全部建成后,这将成为我市西部集黄河故道风沙治理、野生动植物繁衍迁徙保护、休闲观光和开展生态文化活动的“百里长廊”。
与此同时,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我市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对范河、潴龙河、第三濮清南等所有河沟渠、坑塘等水体实施了自然生态保护,形成了特有的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
目前,我市完成水系绿化里程.24公里,绿化面积近5万亩。全市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9.30%,超过森林城市测评标注9.3个百分点。
以路为廊扩“绿道”
我市以境内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沿线为重点,实施绿化提升,单侧绿化带宽度30-米。重点抓好大广高速、濮范高速、南林高速、德商高速公路,G、G、濮渠路等交通干道以及“市城区—东北庄—单拐”等旅游线路绿化。
截至目前,我市完成道路绿化长度.99公里,折合绿化面积4万余亩;更新完善道路绿化里程.28公里,折合绿化面积4.4万亩。全市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6.87%。已建成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为主体的生态廊道网络。
在此过程中,我市还按照“地域性、生态性、景观性相协调”的原则,根据不同路段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绿化方案,突出特色,高品位设计、大跨度布局,采取乔灌混交、果树、花灌立体搭配的景观绿化模式,加宽加密林带,提升景观效果,打造精品亮点。实现了乔、灌结合、层次分明、绿彩相间、内容丰富、一路一景、景随路移、环境优美、风格迥异的绿化格局。
以路沟河渠为线织“绿网”
路修道哪里,就绿化到哪里;渠挖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路沟河渠绿化,着力消灭农田林网空档,依托高标准粮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林网。
截至目前,我市完成农田防护林余万亩,折合面积14余万亩,更新农田防护林50余万亩,折合面积2.6万余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3.40%。形成了林茂粮丰、和谐秀美的田园景观。
以黄河故道为带建“绿屏”
出门“一身土”、说话“一嘴沙”,生活在我市黄河故道沙区的群众曾经深受风沙之苦。如今,这种情况已一去不返。
自“创森”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在黄河故道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农田林网、国家储备林基地、经济林基地建设,启动建设了总面积达2万余亩的清丰阳子国家生态公园、南乐黄河故道国家生态公园、濮上生态园区等,在数十公里的黄河故道上形成了一条森林蓊郁,鸟飞鱼翔的生态生态屏障,被誉为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同时,我市还完善提升了万相红梨现代林业万亩示范园、南乐县西邵古杏园等一大批经济林基地,打造成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的生态廊道、产业廊道、旅游廊道。
以城区为面造“绿岛”
为了让森林拥抱城市,我市大力营造了西部防护林带、北部龙山防护林带、东部卫生防护林带、南部金堤河防护林带等,新增环城林带面积2.1万亩。
同时,我市还新建设了一批郊野公园、观光苗圃和林果采摘园,连点成线,串线成面,层叠组团,逐步将森林生态、生态产业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都市林业生态“绿岛”,发挥着生态防护隔离,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有效保护了城区生态安全。
此外,我市还积极把森林请进城市。按照居民出行“米见绿、米见园”的标准,我市新建和完善提升郊野公园16处,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和街头公园绿地90处。优化树种配置,提高乔木种植比例,拆迁补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实施城市慢行道、新建停车场、办公院所、居民社区等全方位增绿工程,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平方米,城区乔木种植比例达69.32%以上。
以村庄为点建“绿洲”
不但让“森林进城”,还要让园林“下乡”。
近年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加快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把城市绿化理念延伸到乡村,完成村庄绿化和提升1余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50%以上,造林绿化面积5.3万余亩,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43%。培育了濮阳县西辛庄村、清丰县贺庄村等个各具特色的绿化典型,绘就了一幅林茂粮丰、人林共荣的优美画卷。
自“创森”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完成新造林面积48万亩,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1.93%(要求自创建以来,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0.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31%,比年增加了4.91%,年均增幅达1.24%。
如今,我市形成了以道路、河流为骨架,以城镇村庄绿化为节点,以农田林网为脉络,以防护林、郊野公园、林果苗木基地为面,点、片、网、带合理布局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构筑起独具平原特色的生态景观,奠定了濮阳的绿色基础。
“创森”使我市森林蓊郁、桃红柳绿、翠满龙都、美丽如画。
本报记者李振涛通讯员孙相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