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她说》是海南省妇联携手界面新闻打造的一档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优秀女性视角的励志IP栏目,以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等女性为采访对象,讲述她们在社会、职场、家庭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多角度呈现女性从直面自我、勇于追梦到完成蜕变、收获成长的故事,旨在探讨女性价值的更多可能性,她们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感染和影响更多逐梦人,鼓励女性活出精彩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并以此帮助女性成长,助推女性经济,助力女性创业,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雅珺认为:“我觉得人一辈子总要一个阶段是纯为情怀去拼的,不要想太多。”
文丨马丽娜
每天早起,坚持看书打卡,跟着节气安排饮食起居。雅珺很喜欢这个阶段的自己。
受家庭熏陶,雅珺热爱摄影、化妆造型,曾不远千里赴京学习时尚概念。创立在海南独树一帜的绿岛时尚时尚造型(教育)品牌,并在年青年女性创业(海南)峰会上被评为“海南十大新锐创业女性”……
而就在风头正盛的时候,她突然放慢了脚步,放缓了工作节奏,改变生活方式。她说,以现在的自己看过去,觉得时间真的是个伪概念,现在只想每天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
闹腾,折腾
12岁时随父亲移居海南岛,是名副其实的“闯海二代”,起初的她并没有那么喜欢这个小岛,她觉得一切都太慢了。大学义无反顾地考去了外地,学中文的她毕业后就进入事业单位开始了朝九晚六的工作。
最初工作的那一年里,她按时上下班,完成工作。一切都按部就班,但她不乏觉得枯燥。“原来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能这么消磨人的热情…..”
于是,闲不下来的她在工作之余,通过摄影充实时间。在拍摄人像的过程中,她开始感受到一个人外观形象的改变所带来的化学反应,兴趣迸发,她一门心思琢磨起这个领域该如何拓展。
当时海南妆发造型仍存在于传统影楼,雅珺感受到时尚造型“影楼风”似乎千篇一律。这不仅是她的瓶颈,或许也是这个行业置于海南的瓶颈。她想走出去,逃出行业格式化的矩阵。
说做便做,雅珺从常年订购的时尚杂志中刊登的摄影造型作品摸索到中国时尚教育的发源地——东田造型。进修期结束后,雅珺受邀留校任职。期间,她曾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时尚活动和选美赛事,也曾事无巨细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事务。
工作中的雅珺。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那时候很累,但是不(心里)空。”从事时尚工作的北漂生活让她每一天都很充实,她最高纪录曾六周每天超过12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因为热爱,她像是上了发条的永动机。
在北京工作的两年里,她参与了各类时尚活动,她说:“起初,都会虚荣心爆炸,觉得自己很酷,但褪去华服回到出租屋,那种冰冷的反差,会觉得自己不过是活在别人的繁华里。”
某个阶段的纯粹热爱
随着在外漂泊的时间变长,年迈的父亲,正在上学的妹妹成为挂在雅珺心上的羁绊。身为长女,考虑至此,她选择回到海南,担起家庭的责任。依旧是说做便做的风格,从决定停止北漂生活到打包行李回到海南,雅珺一气呵成,毫无犹豫。
对于在北漂的这个阶段,雅珺认为:“我觉得人一辈子总要一个阶段是纯为情怀去拼的,不要想太多。”
回海南后,听从家人对她“过的稳当些”的期许,雅珺一边在海南日报社上班做编辑,一边在空余时间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当时她负责的生活服务版面既要编辑也要自己独立采写内容,版面最多时她需要独立完成每周两刊中的十二个版面。版面采写内容以时尚生活为主。但对于那时的海南来说,时尚还仅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时尚版面的内容仍是以海口解放西评价市集为主,雅珺打破这一惯例,开始报道时装周等潮流趋势。
工作之余,她把自己对时尚的热情和理解都倾注在了“天涯社区”上,开了属于自己的帖子,独立策划、完善化妆、造型、摄影、修偏、文字等一系列流程,将自己的时尚作品投到网络论坛。起初,她到并不是为了推广,只是希望能不受限制地通过网络论坛把自己的作品留下来。
早年间雅珺的造型设计作品。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慢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