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3500万字作品建立完善创作档案叶永烈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著名作家叶永烈5月15日9时30医院病逝,享年80岁。叶先生笔耕不辍,一生出版多部著作、逾万字。

年8月出生的叶永烈是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等,后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叶永烈还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笔记,作品剪报、评论、样书等均分类保存。他长期从事中国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叶永烈创作档案”,成为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原始文献。这些文献都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并以“叶永烈专藏”的名义予以收藏。为此,他曾对媒体笑言:“在我故世之后,在墓碑上可以书写: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叶永烈保存的作品手稿、采访录音(上海图书馆存)

科普牛人心目中的高峰

出生于年的科普工作者苏澄宇是动物科学方向的硕士,同时也是是知乎上的优质作者,认证信息里他被标注为动物学话题的优秀回答者,他贡献了个回答,获得83,次喜欢、,次收藏、次专业认可。这位年轻的科普牛人坦言,带领他走进科学世界并立志成为科普作者的作品便是《十万个为什么》。在他看来,包括叶永烈先生在内的中国优秀科学家创作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原创科普领域里一座绝对的高峰。

“国内《十万个为什么》出了很多个版本,但这么多个版本中,在大家心目中,最经典、最优秀的版本莫过于第一版,也就是有叶永烈老师参与的这一版,他为其写了多条‘为什么’,成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写作篇目最多的人。之所以称第一版为最经典的一版,不仅是印数达到多万册,而且是最早的中国原创科普读物。从某种角度来说,《十万个为什么》就是中国科普的标志。至少对于我而言,最早接触科学这一概念,就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知道的。”5月15日下午,苏澄宇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

20岁时即参与《十万个为什么》撰稿

据记载,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酝酿出版中国本土科普读物,当时借用了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伊尔·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的标题。而为其撰写篇目最多的作家叶永烈当时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大二的学生——读书时就开始用文学方式去描述化学,发表了一些跟化学有关的科普小文章。

这些文章后来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为这本书,他被《十万个为什么》编辑看中,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编辑曹燕芳邀请他参与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个“为什么”,叶永烈一个人写了个。随后,又被邀请为《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生理卫生分册写稿——他为天文气象分册写了27篇,为农业分册写了89篇,为生理卫生分册写了43篇。最后,他拿到了多元的稿费,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巨款。甚至有传说,年,叶永烈去提亲,上门送的礼物就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谈及《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叶永烈曾说:“《十万个为什么》凝结着少年儿童出版社几代编辑的心血,汇聚着上千位科学家和科普作者的精心创作,承载着数以万计读者的多年呵护。更重要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发展之路,也是新中国出版史的缩影。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十万个为什么》不断修订再版,内容吐故纳新,使这套丛书成为常青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十万个为什么》还会出第七版、第八版,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科学启蒙读物。”

出版作品超过万字

年8月,叶永烈创作的科普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成为一代读者的科普启蒙书。40年来,《小灵通漫游未来》长葆青春,衍生出二三十种版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仍在不停重印,总共已经发行了万册。此外,他的《科学家故事个》入选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除科普作品外,叶永烈的创作触角颇广,据统计,截至年1月,叶永烈已经出版逾万字作品。生前,他曾对自己的创作做过一次数字总结:“前段时间我整理了我的科普作品,叫作《叶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0万字;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万字;还有行走文学,《叶永烈看世界》21本,现在已经全部出版,万字。”

叶永烈保存的作品手稿、采访录音(上海图书馆存)

写作坚持“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

叶永烈写作坚持“九字方针”——“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自称写传记作品30余年,“从不东拼西凑”。年,叶永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经过3年努力,完成万字的“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以及《邂逅美丽》。

上海是叶永烈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城市,而台北则是他到访十几次的城市。书中写到的台湾外岛,诸如大小金门岛、澎湖岛、绿岛,他都曾逐一访问。尤其是金门岛古宁头,他曾骑自行车细细察访当年的旧战场,抚摸墙上残留的弹痕。正因为这样,书中有着真切的细节描写,有着历史的纵深感。

《海峡柔情》是叶永烈长篇小说系列“上海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描写了近百年间上海淡水路朱、姜两户人家的爱恨纠葛。该书出版后,叶永烈曾在上海书展与读者分享他的创作经验:“这一次,从非虚构创作转向虚构文学,我没有转轨问题,因为有了《东方华尔街》的经验。所以,在构思成熟之后,经过一连几个月高强度的叩键写作,四五十万字一气呵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知依编辑/崔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