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画帘,疏影安定淡然,玉兰暗香延绵,花海在人前。
一次邂逅,不负经年守候,岭南天地牵手,记得住乡愁。
一生向往,碧水蓝天气爽,共建共治共享,总教人念想。
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大湾区旅游目的地。禅城在行动!
欣赏绚丽多彩的古建墙体光影秀,约逛别具特色的车尾箱集市,在书店温暖灯光下感受浓浓书香……禅城以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
今日(5月13日),《中国文化报》发布《中心城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禅城路径”》一文,点赞禅城以城市全景化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马上来看《中国文化报》的全文报道~来佛山,游禅城,读懂岭南。走进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元素随处可见,水乡风光触手可及,花草清香扑面而来,典雅与时尚交相辉映,文、商、旅融合相得益彰。
自年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禅城区以城市全景化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在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产品升级、文化活化、品牌培育、节庆营销、智慧平台、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让景点更多、路更好走、城市更新、形象更好,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心城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禅城路径”。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4万人次,与年同比增长10.92%。
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禅城区围绕创建工作总目标,对照创建标准,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优化顶层设计,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配套,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禅城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的创建工作。同时,高标准编制《佛山市禅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细分表》,对标对表,让创建工作有的放矢。
禅城区还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实施〈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管理办法》,为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分类整治、活化利用、传承优秀历史传统提供政策支撑;出台《佛山市禅城区支持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若干措施》,设立8亿元的奖励资金,对文旅项目和人才加大奖励和扶持的力度;出台《佛山市禅城区扶持旅游产业发展办法(修订)》《佛山市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由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兴业态、民宿开发等全域旅游建设。
禅城区坚持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体谋划、共同推进。全区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开工项目项,完成投资亿元;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三年专项行动累计开工项目37项,完成投资亿元。
为扶持受疫情打击的旅游业,禅城区在4月至9月30日期间,对区内旅行社组织市外旅游团队(8人及以上)在区内限额以上的酒店住宿1个晚上以上的,给予每人每次元补贴,每家最高补贴可达万元;限额以上住宿业的法人机构,接待市内外旅行社组织来禅旅游团队或者商务团队(8人及以上)住宿1个晚上以上的,给予每人每次元补贴,最高补贴可达万元。
不断提升游客的
幸福感、体验感
开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禅城区以创建为抓手和契机,坚持创新引领,大力推动旅游产品创新、智慧旅游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综合治理创新,全面改善软硬件环境,实现旅游系统网络全域覆盖。
具有极好的外部旅游可进入性,是禅城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成果之一。近3年来,禅城区交通设施共投入97亿元,建设项目近项,已形成了城际轨道、地铁、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四维一体的交通格局,城市中心区离广州南站、佛山西站、佛山机场都只有20分钟车程,处于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车程和1小时高铁生活圈。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禅城区致力于构建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市民、游客的幸福感、获得感。禅城区开通了旅游专线,打造串联紫南村、绿岛湖、湖涌村、南庄村等滨江节点的休闲风景绿道,形成“快旅慢游”立体游览交通体系;实施旅游厕所革命,以国家A级标准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25座,覆盖全区主要游客集散地;在核心景区、商圈建设特色全域导游图和导览图,完善区域旅游导览标识;依托鸿运汽车站建设禅城游客集散中心,与景区游客中心、游客咨询点形成“一核多点”的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以“主题酒店+精品民宿”为核心打造休闲度假设施。
紫南村夜景在禅城旅游,可以获得舒心、放心的体验感,而这得益于全国首创的“警商旅”志愿体制和旅游巡回法庭。禅城区充分发挥多方协同共建、共治、共享作用,组建由交警、商圈、景点、企业、村居联动的“警商旅”志愿服务队,以全民参与为导向,优化旅游环境。同时,创新成立旅游巡回法庭,开展“一门式”联合执法,促进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化,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为游客保驾护航。
扫描禅城区旅游智慧指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