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县级市,扬中市

扬中位于镇江市东部江心,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内,"北面与泰州、扬州隔江相望,南面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南桥相接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经泰州长江大桥北上可联京沪高速公路。"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2.5小时的公路车程,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小时,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公里和2公里,可与40多个国家的个港口通航。

扬中全市,由太平洲、中心沙、西沙岛、雷公咀四个江岛组成,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4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4万,在镇江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扬中农村别墅特色鲜明,西班牙驻华参赞夫人克里斯蒂娜夫人以及摩洛哥驻华公使等28个国家的60余位驻华使节曾到此参观留念。扬中的城市精神是:"四千四万、众志成桥,自强不息、诚信博大"。

“万里长江呼日出,千年绿岛应潮生。”江苏扬中是一座由江心沙洲连缀而成的岛城,奔腾不息的长江是赋予她生命的源头。千百年来,成洲于东晋的小岛栖于大江之中,不知是谁劈开滚滚风浪,第一个踏上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不知那天是不是一个草长莺飞、春和景明的春日。

宋高宗建炎二年(),黄河改道南徙,至明孝宗弘治八年(),黄河全溜夺淮,致使黄河、淮河、长江三水合流,扬州市江都区三江营口便是当年淮河入长江之尾,因江流水激,泥沙量剧增,其下老沙洲强烈崩塌,泥沙下移,使长江河床快速淤积,新沙洲突涨,加速扬中洲地之成陆进程。

清代,沙洲逐渐相连。咸丰五年(),黄河北归,淮水南下受到遏制,沙洲相对稳定,新洲续涨,至同治年间(-),中心沙、雷公嘴相继出水。清末民初,新涨轮船沙露出水面,今扬中陆地之雏形形成,统称太平洲。

扬中市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市,为江中沙洲,属冲积平原,全市无山岳,地势低平,海拔4-4.5米,相对高度1米。扬中地处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气候适宜,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雨热同季等特点。温度。湿度。扬中降水量年均毫米左右,常年降水日数.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3。由于四面环水,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春、秋两季达80左右。日照。扬中常年日照数为小时。

河豚——“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对盛产河豚时鲜的赞誉。河豚古名“鱼规”,俗名吹肚鱼,能“咕故”作声,体呈纺锤形,紫鳍青背白肚皮,头圆尾小眼睛细,无鳞有荆刺,无胆含剧毒,盛产于清明前后,历来为“长江四鲜”之首。

河豚味美,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至宋时已成为名贵佳肴,河豚之肥美,有口皆碑,苏东坡用“值得一死”来形容品尝后的感受。河豚含剧毒,其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卵巢(鱼子)、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血液、眼睛和皮,新鲜鱼肉则基本无毒。仅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毒死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正由如此,河豚长期被禁。自从人工养殖河豚技术达到国家认可后,河豚又回到了餐桌。

扬中国土公园位于长江下游第二大岛、全国生态示范市、水上花园城市--江苏扬中市东北部。它背依长江,南迎山。北与扬州、泰州、南通隔江相望,南和镇江、南京、常州带水相连。南有大桥,北有轮渡,距铁路和高速公路仅半小时路程,出入十分便利。公园设计完全体现水城特色和惜土意识。园中所有景点围绕一座巨大曲折的池塘次第展开。

滨江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是扬中改善民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项重大决策。公园位于该市城区以南,毗邻夹江。主要建设迎江阁、栈桥、迎江广场等。公园建设将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修缮与提升同步的原则,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物景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物造景,并融入扬中特有的文化元素,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展示、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长江湿地游憩公园。

扬中园博园位于扬中城南紧靠夹江的位置,是江苏第八届园博园举办地,扬中也是首个以县级市身份举办园博园的城市(之前都是地级市举办的)。如今的扬中园博园不仅是展示全省园林园艺风采的平台,更是市民、游客游憩的最佳去处。园博园以“江魂绿岛,水韵芳洲”为主题,建有河豚造型的主副场馆以及中华河豚岛上的景观塔,紧邻园博园一侧还建有扬中游乐场,可谓是充满诗意与欢乐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