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证件照(我也是靠颜值混的)
我的名片
中文名:临泽
英文名:LINZE
籍贯:甘肃张掖
家庭成员:沙河镇新华镇蓼泉镇平川镇鸭暖镇板桥镇倪家营镇
住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15万(截至年)
民族:汉、藏、蒙、裕固
-
车牌代码:甘G
城市名片:中国枣乡、种业大县、丹霞奇观、红色圣地、戈壁天堂
成长简历
临泽县古为雍州属地,周、秦时期乌孙、月氏驻牧,西汉时期为匈奴牧地。
公元前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建河西四郡。县境设昭武县,因境内月氏驻牧时筑昭武城,汉县因之,故名,隶于张掖郡。
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王莽废汉立新,改昭武县为渠武县。
公元29年(东汉建武五年),复改渠武县为昭武县。
公元年(晋武帝泰始元年),避司马昭讳改昭武县为临泽县。
公元年(安帝隆安元年),以临泽县地置临池郡(治临泽)
公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年),县地并于永平(今张掖)县,临泽县置撤销。
公元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吐蕃据甘州,县境属吐蕃。
公元年(清乾隆十五年),置甘州府抚彝分府(称抚彝厅),治所抚彝(今蓼泉),属甘州府。
公元年(民国2年)改厅为县,属甘凉道。
公元年(民国18年),改抚彝县为临泽县,属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泽县隶于张掖分区。年,改属酒泉分区(后改称专署)。年,县治由蓼泉迁沙河堡。年,仍属张掖专区。年撤销县制,年恢复,隶于张掖专区(后称专区为地区)。现为张掖市辖县。
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你们还记得这是哪么
体校
原东关十字
原烈士陵园
原电影院
原淀粉厂
原东关农贸市场一角
原县城一角
原开发区
现在我长大了丨纯靠“脸”就能吃饭了丨
沙河绿岛
流沙河景区
绕城水系
美丽临泽
生态康养谷
临泽四中
黑河临泽段
沙柳路
黑河岸边花海
这是我的写真
(这么发写真不知道会不会成为网红?)
七彩丹霞景区
七彩镇
梨园新村
丹霞口文旅小镇
生态康养谷
流沙河景区
烈士陵园
绕城水系
化音磨沟休闲渔寨
新华镇宣威村
鸭暖镇五泉村
蓼泉镇“二月二”民俗节会
平川镇芦湾村CS野战基地
黑河烟林
香古寺
板桥镇红沟村
红桥庄园
峡谷奇观
德源农庄
海圣休闲乐园
三坝湾
我的爱好
平时遛遛弯、踢踢足球、游游泳、看看书、欣赏会儿画作,或者去看一场盛大的历史剧目
我的非遗文化
临泽面塑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临泽“面塑”现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为临泽县鸭暖镇华强村的民间面塑艺人陈会平。他传承了河西地区塑作类民间技艺的制作工艺,其作品形象逼真,制作手法精巧。
临泽泥塑
临泽泥塑来源于近两千年的佛教文化,经长期演变成具有河西风格的木胎泥塑,汲取了佛教造像艺术元素,最初为泥人、泥偶,后为泥塑彩绘,反映了人民群众最朴实的艺术需求,对研究河西地区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该项目为省级非造项目,目前蓼泉镇双泉村的民间泥塑尚有传人,传承人为鲁忠周。
雕刻葫芦
雕刻葫芦在临泽广泛流传始见于清光绪年间,现为市级非遗项目。刻芦所用的“葫芦”就是临泽所称的吊葫芦。将成熟的吊葫芦经过精心挑选好坯子后,去皮、风干处埋,把其表面当作艺术表现的载体,在上面刻字、雕画的工艺,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
四月八河灯会
旧时,临泽的四月八庙会夜晚,在黑河里放灯,谓之“河灯会”,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夜幕降临,将河灯逐个点燃,依次放置河中流任其飘荡。盏河灯,象征一年天,河灯向西而去,寓意带走人间晦气。灯随水纹漂流,灯光照耀水面,一里多长的河面上灯光点点像一条火龙嬉戏水面。河岸上树影婆娑,人影闪闪,此时此刻,皓月当空,灯光水色溶为一体,水光月色交相辉映,云在天,月在水,泛灯其中,恰似银河落人间。
临泽土醋
临泽民间土醋制作历史悠久,从两千年前的汉代开始,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尝试用青稞、大麦、高粱、糯米、黄米、大米、小米、麸皮、谷糠等粮食蒸煮发酵,酿造出来清香四溢,酸味悠长的临泽土醋。从此代代相传。最能代表临泽土醋制作工艺的典型代表是鸭暖镇五泉村的王家作坊,制作的土醋最为出名。
八仙马子
“八仙马子”是流传于临泽的一种传统社火形式,是结合八仙的故事,在里面融入了新的民间传说元素,通过艺人们的表演,将这段民间艺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八仙马子”现为市级非遗项目,主要流传于黑河沿岸的蓼泉、平川、板桥等乡村,一般在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四月八”等节会、庙会上表演。
四坝蒸饼
临泽四坝蒸饼子,是临泽地区一种古老的地方风味食品。由于适口性强、制作方便,从数十种面食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临泽面食品牌。蒸饼子在蒸荜上绷到薄如羽翼、轻如纱绢的程度后入锅蒸熟,逐张抹油卷筒切条,达到内虚外筋、柔软光滑、通透洁净、绵软爽口的境界,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浇头、佐料,更是浓香四溢,既可口,又极为诱人。
临泽念卷
“中国宝卷盛传于唐代佛教俗讲”(临泽宝卷)流传民间,临泽农村念卷艺人各地都有,流传于民间的宝卷版本大多为手抄本。念宝卷,俗称“念卷”或“唱卷”在临泽农村广为流传,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说唱文学艺术。
我的荣誉
——年——
年,临泽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再次被确定为国家卫生县城;
年,临泽县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年,临泽县代表全省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普查验收,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答卷;
年,临泽县被《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共同评选为“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
年,临泽县被水利部、财政部确定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并承办全省河湖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
年,临泽县被竞争力智库、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化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评为“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
我的特色产业
还有好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家的特色小吃
01
蒸饼子
蒸饼子因薄如婵翼、状如宣纸的特色而闻名县内外,是临泽的特色小吃之一,是一种用柳条编制的蒸荜,将醒好的面放在蒸荜上向四周绷,绷到薄如羽翼后入锅蒸熟,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浇头、作料,闻一闻浓香四溢,吃一吃风味别具,既可口,又诱人。现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重点保护,并作为临泽开发的特色小吃推向市场。
02
猪蹄卷
猪蹄卷是形如猪蹄的面食小吃。选用精细小麦面粉,和面后内夹西北特有的沙枣面烤制而成,其外表金黄酥脆、内里香甜松软,因制作工艺独特、营养搭配丰富,深受人们青睐,是临泽地方名优特色小吃之一。
03
小枣粽子
将糯米洗净,取苇叶叠成中心为圆锥形的斗,放入泡好的糯米,放上小枣三四个,再放糯米,将斗口包严,用马莲草捆紧,用旺火煮熟即成。小枣粽子色白光亮,质地糯润,食之软韧有劲,具有粽叶的清香味。
04
红枣面疙瘩
红枣面疙瘩将面粉由沸水烫成硬糊状,再搀进煮熟的临泽小枣(营养丰富,其味酸甜),然后用筷子将其一团一团夹入沸腾的油锅煎炸,呈金黄色时,即可捞而食之。美容养颜,冷冷的冬天,吃起来暖暖的!
05
油饼卷糕
民以食为天,尤其中国是有着传统吃食文化的国度,每逢过节都会讲究吃喝的,大节大吃小节小吃,传统的端午节吃那是少不了的,油饼卷糕,是临泽人每年端午节必须要吃的美食,其流传历史悠久,味道香甜可口,回味悠长。
06
炕馍馍
架火、掌鏊子,揉面。这种做馍馍的方法叫做“炕馍馍”。鏊子,生铁铸成,筷子厚的生铁,鏊盖足有十多斤。敖盖用三根铁链拴在一根胳膊粗的木棍上,在上方一米多处屋梁上用绳子接扣吊住木棍,利用杆杆的作用,自由撑掌鏊盖。鏊子上面用废木头生火,下面是麦草生火。这样的火候最是均匀,馍馍上下淡淡焦黄时打开鏊盖,一股麦香飘袭来。酥、软、香,久远的记忆,乡村的味道,勾起小时候味觉记忆。这炕馍馍是人间的药,可治乡愁。
07
大肉面
临泽大肉面历史悠久,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闻名,入口爽滑,面条以白、细、薄、精、光五字真言而闻名,可根据食客的要求拉出大宽、韭叶子、二细、毛细等多种规格。汤以猪骨为主料加十多种调料熬制,清澈见底,味厚色醇,香浓鲜美,辅以猪肉、豇豆、芹菜、油炸豆腐、蒜苗等原料,是临泽独有的民间小吃。俗话说“不吃大肉面,白来临泽县。”
08
草芽鸡
临泽地处在河西走廊中部,春季,祁连山上的雪水潺潺而下,大地复苏野草刚刚发芽,农家人散养的土鸡除了吃粮食,还能啄食大地上新绿的草芽儿。这时鸡的肉质格外鲜嫩,用白水煮鸡,煮熟后用手撕成碎块,配以汤汁、大葱等辅料,吃起来清淡爽口,口齿留香,余味悠长。
我温馨的卧室
丹霞口文旅度假小镇
知青酒店
海圣田园之梦酒店
七彩宾馆
临泽宾馆
花田人家
红沟客栈
这就是我
小城临泽的自白
一个集才华与美貌
气质与实力并存的化身
你好
我叫临泽
这个五一
快带上您的家人和朋友
来找我玩吧
七彩丹霞画里临泽
原标题:《你好!我叫临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