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最主要的少数民族高山族是台湾的先住民,属于南岛语系人群(又称南岛语族)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中的一员,起源于中国大陆南方的福建及其毗邻地区。至少在年前,组成现今东亚人群、南岛语系人群基因结构的主要祖先群体之一已经在中国东南沿海出现。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台湾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史前时期的考古文化遗存与中国大陆东南地区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台湾史前时期的人类主要是通过台湾海峡南部的“东山陆桥”从中国东南福建迁入。
根据考古遗址的发掘,台湾省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5万年前至约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人类居住,而新石器时代(始于年前)以后的台湾史前文化普遍认为属于南岛语系民族即台湾高山族的遗留。年,在台湾省台南市左镇区考古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左镇人”化石,生存年代距今约年,“左镇人”的祖籍地在大陆,和“漳州人”、“东山人”是同祖共脉。年,台湾省澎湖水道海域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澎湖原人”化石,是目前台湾最古老的人类化石,生存年代距今约45万至19万年之间,为直立人在亚洲的分布与形态提供关键性证据。
从目前台湾学界的考古发掘资料看,台湾史前文化最早阶段出现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5万到3万年,与整个东亚、东南亚比较,可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亦有学者称为先陶文化阶段。台湾最早的文化为约在两万至两万五千年前的长滨文化(以八仙洞遗址最具代表性),这是在台湾东海岸所挖掘出来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迹。
根据古代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分析研究成果,无论是到年前的台湾古代人群,还是现代台湾属于南岛语族的高山族,与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华南壮侗语人群共有的等位基因远超其他东亚人群,这表明壮侗语人群与南岛语族同源,为包括高山族在内的南岛语族来源于中国大陆提供了直接证据。
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福建与台湾相隔的台湾海峡最窄处(台湾省桃园市观音区白沙岬到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岛)仅约千米。台湾海峡以大陆架为主,在地质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的海陆变化。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在万年以前,台湾属于中国东南区域的一部分,与福建陆地连接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的变化,距今一万年以来海平面不断上涨,台湾与中国大陆南部区域之间形成海峡,即台湾海峡,形成台湾岛。作为大陆架的延伸,台湾依然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在台湾与大陆之间,仍然存在一条可以徒步通行的跨海通道,即所谓的“东山陆桥”
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纵跨温带与热带。人口超过70%集中在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台北都会区最大。
台湾省的名称在历朝历代屡有变更。汉朝和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与唐朝时称“流求”;宋朝时称“流求”或“琉求”;元朝时称“琉求”或“瑠求”;明朝洪武年间称“小琉球”。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山”(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而年的明朝官方文书《明神宗实录》中称台湾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三国、隋朝时期,中国政府先后派万余人去台。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居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与华南壮侗语人群同源;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行使管辖权。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内战(解放战争)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