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辰百年,追忆柏杨魂归河南细节海葬时才决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

年3月7日是作家柏杨先生百年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各方嘉宾通过网络直播活动,向读者介绍柏杨先生的生平和文化成就。其中,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讲述“我与柏杨二三事”,分享了柏杨手稿、骨灰重回大陆的诸多细节。

柏杨原名郭定生,年出生在河南开封,到台湾后,浓郁的乡愁成了柏杨一生的牵挂。他一生著作不辍,平生有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通鉴等历程,著有《中国人史纲》《柏杨版资治通鉴》《丑陋的中国人》等。

年9月12日,柏杨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了新郑福寿园,柏杨如愿长眠在中原大地,和故乡水土相融。周明回忆说,年在柏杨先生海葬时,家人们在船上一起决定将部分骨灰带回大陆,最后安放在了故乡河南。

柏杨(.3.7-.4.29)

◆柏杨将文物文献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始末

年,柏杨先生把他的文物文献资料(一共56项、件)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当时在海峡两岸产生广泛影响。周明参与并见证了整个捐赠过程。

周明回忆说,他和柏杨夫人、台湾著名女诗人张香华女士年在香港开会时认识。年,张香华和他通电话时说,柏杨先生今年身体状况不太好,医院,甚至还报过病危。

周明建议她,如果能把柏杨先生的东西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一部分的话,绝对是一件大好事。但当时台湾方面一些大学、研究所、文学馆也都在和他们接洽,希望把柏杨先生的东西留给他们。

后来,周明邀请张香华到现代文学馆参观,她带上柏杨先生在西安的女儿崔渝生到了现代文学馆,参观了书库和手稿库,感受了文学馆的硬件设备,如温湿度控制系统。张香华回到台湾后,跟柏杨先生介绍了文学馆的情况和感受说,馆藏与研究推广条件符合国际水准。柏杨先生听后很高兴,告诉她说:“那就决定把这些东西捐给现代文学馆吧。”

在台湾,柏杨这个决定被报道后,有反对者,有赞成者。赞成的人认为,柏杨先生这是一个壮举,很有意义。反对的人说,你在台湾生活几十年,怎么可以不留给台湾而给大陆,甚至出现一些恶言恶语。

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柏杨先生说:“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随意的,管他们说好说坏,甚至骂我,我也坚定不移。”

(柏杨先生部分骨灰安放在新郑福寿园)

◆柏杨先生海葬时,临时决定将部分骨灰带回大陆

年4月29日,柏杨先生过世。中国现代文学馆派周明去台湾参加葬礼。

5月17日柏杨先生海葬,那一天刮着八级大风,大家坐飞机到了台东,从台东上船,在大风大浪中,把柏杨先生的骨灰撒放在他曾经服刑十年的绿岛和台东中间的海域。周明回忆说:“我们一船人,张香华女士、柏杨先生几任夫人的儿女,还有柏杨先生台湾的几位朋友,大概十来个人在一个船。我当时突然想起了柏杨曾经给我们写过一个题词,叫做‘重回大陆真好!’。我想要不要带他一包骨灰回大陆,真正做到叶落归根!柏杨先生是河南人,如果带回骨灰,在河南安排一个陵园,这不是好事吗?我们在大陆的人还可以有机会常常来纪念他。”

周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张香华,她说:“好啊好啊,我赞成,今天他的儿女都在,可以问问他们。”那天刮着大风,在船上,周明趴在柏杨先生那些儿女耳朵边说这个事,争取他们的意见,他们都同意了。

“我就让在西安的女儿毛毛(崔渝生)带一包骨灰。我对她说,你先带回去,咱们回大陆再想办法。因为我也是陕西人,毛毛也在西安工作生活,我们回去以后再商量。这样就让毛毛带回来一包柏杨先生的骨灰。”周明说。

回来以后,周明到处找陵园,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安放。不久,他到洛阳开会,跟当时的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郑彦英说有件事,希望能获得帮忙。

“我说,能不能在河南找一块宝地把柏杨先生好好安葬?彦英很热心,说回去试试。”周明说,结果过了一段时间,郑彦英说,新郑的福寿园愿意免费安放柏杨先生骨灰,不但免费提供几分地,而且还再铸造一座像,同时跟有关方面请示、报告都同意在这个陵园安放骨灰。

周明说:“我们听后真是高兴坏了,我立刻跟柏杨先生几个子女通了电话,大家都非常高兴,张香华知道后也很高兴。后来开园的时候我们都去了,我从北京跟几个朋友一块去,张香华从台北飞到郑州,在柏杨先生老家的孩子冬冬、在西安的女儿都来了,在台湾他的大儿子郭本城也专门飞过来,我们在那里举行了仪式。现在留下这样一个陵园,对柏杨先生有一个永久的纪念。”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贺笑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