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两会均安打造产业振兴创新基地,展

「本文来源: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欧阳志强曹月

“均安是佛山、顺德的南大门,在对接深圳、港澳上区位优势明显,将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承接大湾区的优质企业,着力打造产业振兴创新基地。未来,均安将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展现精致小镇新风貌。”顺德区均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东青表示。

1月4日,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柱明作政府工作报告,顺德十大镇街主官接受媒体采访。

问题1:顺德提出,把治水作为重构城市格局和塑造城市灵魂的总抓手,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重塑水韵凤城魅力。年,均安将怎样做好水文章?

黄东青:均安向水而生,水域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48.11%,三面临水,西临西江、北临东海水道、南临海洲水道,凫洲河穿城而过,数十条内河涌纵横交错,怀抱山林,滋养川泽。“十三五”时期,均安完成6条农村黑臭水体和%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新建80公里城镇污水收集管网,7座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覆盖率超80%。年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市第三、全区第二。

均安城乡融合快速发展

接下来,均安将充分发挥好均安河网密布的先天优势,按照“先摸排、再清拆、后建设”的原则,做好、做足“水文章”,还岸于民、还水于民、还绿于民。

一是全面摸清河涌现状。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治水,分4大片区对全镇主干河涌、支涌、村心塘等水体情况进行全面摸查,梳理制定河岸违章建筑物台账,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开展排污口现状调研,制定入河排污口整治计划。摸排污水处理设施运作情况,综合开展管网疏通、雨污分流改造等修复项目,力争形成工作经验在全镇推广。提前谋划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提升污水处理厂、分散式农污站的处理效能,切实减少污水倒灌河涌现象。

二是持续开展清岸行动。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思想从“不敢建”到“不想建”转变,营造人民治水为人民的浓厚氛围。一手“拆存量”,铁腕整治侵占河涌两岸违建行为,力争今年6月前完成主干河涌清拆任务,12月前完成支涌的清拆,实现连片整治、应拆尽拆。

均安南沙东海绿岛万亩公园

三是打造标杆示范项目。谋划推进海豚湾滨江观光带,打造兼具休闲、观光、健身、旅游等多样化综合性功能水环境,增加城市开放空间,弘扬水乡文化。加快建设凫洲河、华安涌“一河两岸”示范段,打造集文创艺术、美食休闲、游船观光等为一体的高品位创意文化特色项目,彰显岭南水乡魅力。探索打造农业养殖尾水“智慧治理”新模式,有效解决养殖尾水污染问题,力争今年内完成亩养殖池塘的尾水治理改造。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今年内完成海州水道5.8公里建设任务,打造连续贯通、蓝绿融合的滨水公共空间。

问题2:顺德提出,加快建设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安将怎样发挥优势,积极对接创新资源,承接产业溢出,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

黄东青:均安是佛山、顺德的“南大门”,在对接深圳、港澳上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今后南沙港铁路均安站点以及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均安将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更好的承接大湾区的优质企业,为均安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接下来,均安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产业振兴创新基地。

一是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财政、土地、人力等资源重点攻坚。创新打造中小企业成长园,面向深圳等地引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吸引优质企业与专业人才入驻均安,力争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食品等领域引进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打破多年未有新单体项目集中落地的局面。继续落实镇党政班子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谋划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简化企业申报项目流程,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做好重大产业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全过程保障服务。加快市政道路、产业园区、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增强经济发展软实力。

二是构建支撑产业振兴的园区体系。统筹用好村改腾出的连片土地空间,支持新兴战略产业集群发展,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争取3至5年孵化出1至2个新兴优势产业,创建1至2个集体商标品牌,充分激活全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完善华南智能网联科技园配套,加快优质项目落地、动工、投产,确保未来五年园区初具规模,打造成为均安产业创新高地和经济新增长极。高标准完成畅兴工业园升级改造。支持中建国际智造未来港、世友产业园等打造智慧化园区,重点面对深圳引进电子信息等产业。强化奥百达金属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园区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延伸高附加值产业链条。

三是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促进港澳先进技术与均安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均安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融入全区智能制造产业链,培育壮大智能家电领域的细分产业,以错位发展拓展产业新空间。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示范标杆,增强“鲶鱼效应”,带动五金机电、灯饰等产业转型升级。建成牛仔设计师俱乐部,支持推动“均安牛仔”品牌化发展,逐步增大设计、营销的占比,推动牛仔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

问题3:顺德提出,建设富有活力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塑造城市独特精神品质和品牌。年,均安将怎样从优化交通路网、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用好文化资源等方面,提升城市的形态品质?

黄东青: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未来,均安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展现精致小镇新风貌。

一是科学推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实施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坚持大片区开发,避免碎片化发展。稳步推进李小龙乐园、凫洲河“一河两岸”等重大平台规划建设,实现村庄规划%覆盖,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和项目开发,重构城乡、产业、生态等空间布局。

二是构建全面融入大湾区的立体交通体系。积极配合推进佛中高速公路,建成新均榄路二期工程,谋划建设白藤大桥改扩建,进一步加强与中山、江门的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南沙港铁路均安站点TOD综合规划建设,力争年均安客运站点成功启用,推动均安正式进入轨道交通时代,融入大湾区轨道“一张网”。积极配合推进伦桂路均安段建设工程,开辟新的南北交通纵路。深入实施“畅通工程”,规划建设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完成一批交通优化提升项目,协调推进一批主干路网辅道建设,完成百安路泰安路口、均南路口等一批路口微改造,全面打通断头路,疏通交通堵点,实现镇内交通网络微循环。

三是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传承发扬粤剧文化,建设粤剧文化艺术中心及培训基地,引入省市名家和港澳资源,打造高水平的青少年粤剧艺术团,精心创作一批原创粤剧、粤曲作品。以粤剧为媒介,主动对接港澳,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举办粤剧文艺汇演,打造粤剧文化交流品牌。加大李小龙祖居、冰玉堂、关帝广场等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和活化力度,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出去”。持续办好“七夕文化节”、“明日之星”等品牌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将南沙旅游接待中心打造成为顺德美食、水乡文化的特色体验点之一,打造富有均安特色的品质文旅路线。启动建设均安文化中心等一批大型文体设施,以“一村居一驿站”为目标,系统打造集图书室、文化展览、教育培训、休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服务站点,把最好的环境留给文化、留给阅读。

四是加快特色文旅项目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李小龙乐园及周边地块招商建设,加快功夫特色小镇项目落地,努力打造顺德融入大湾区、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点。完善功夫镇范围内配套设施,提升特色小镇整体硬件建设水平。探索打造李小龙、自梳女、帝王巡游、南沙婚俗等文化IP,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乡景观和文创产品,进一步扩大均安文化创意的影响力。谋划大湾区青少年研学基地项目,以“武术、非遗、农耕、教育”为主题,带动大湾区亲子互融互通。

五是高水平打造精致小镇。加快推进均安重要出入口综合提升工程,增强城市辨识度。加快推进4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突出抓好农房管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风貌提升,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争取创建2个村改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村。推进垃圾分类,实现全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精细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水平。邀请专家名师设计一批兼具实用和美学的公共建筑群,高水平打造精致、极致的美丽均安。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贺全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