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鼠尾草、木绣球、亮金女贞等花灌木营造出来的成片花境,桥下随处可见的景观小品和休闲座椅……曾经陈旧杂乱、品质低下的人和立交全新升级,形成疏林密草、繁华四季、服务市民的“城市彩带”。
近日,记者从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获悉,由两江新区打造的人和立交至东环立交沿线品质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涵盖道路及交通节点绿化、人行道品质提升、夜景照明灯饰、文创设施小品等,打造金色迎宾大道、红色风景大道、浪漫樱花大道等,切实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实施“微改造”
打造三段风景廊道
作为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人和立交上接内环快速下通机场,左连古木峰接金山大道,右牵民安大道,红锦大道、黄山大道均与这里紧密联系,这里是交通枢纽,更是“视觉焦点”。
不过,人和立交建成于年,当时以高速公路防护带为主体功能,如今桥台桥梁下穿道等立面粗糙,配套设施陈旧杂乱。
今年6月,两江新区正式启动人和立交至东环立交沿线品质提升工程,努力将项目建成重庆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更新的又一示范项目。
以前的人和立交桥匝道旁多用乔木,车行环状路段如穿“植物迷宫”,而现在全新打造的匝道旁边多用草坪和灌木,这样可让司机和乘客的视线更通透。
栾树等色叶乔木采用疏植手法植于草坪中央,当下正值栾树花期,可见树顶红与黄交织呈现的“树际线”,从远处高楼阳台观望可赏别样的秋意之美。
在渝都大道人和段,树状黄花槐+黄花风铃木的组团,加上黄葛树、雪松、三角枫等乔木,桢楠、紫薇、北方红枫、树状月季、丛生蓝花楹、丛生黄连木等为基调树种,浪漫的春季里,绵延的花海一片金黄,当温暖的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便到了赏花的好时节。
市民欣赏“春花廊道”更多是通过车览,人和大道则方便市民近距离观赏。这里采用紫薇作为基调树种,种植蓝花楹、三角枫、北方红枫、黄花风铃木、丛生香樟等,形成了繁花似锦的“夏花廊道”。
内环快速路人和段则会以北方红枫为基调树种,成片组团栽植紫薇、雪松、树状月季、丛生香樟、丛生茶条槭、水杉等,形成热情洋溢的“秋色廊道”。
突出“微修复”
营造良好自然生态群落
此次全新打造的人和立交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引入成片的“花境”,合欢、鼠尾草、木绣球、亮金女贞等花灌木,在环形匝道围合的平坦草坪上,营造出立体彩色“花堆”,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可以见到完全不重复的花卉造型。
据了解,此次品质提升工程融入生态技术,合理采用本土生态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铺装统一采用灰色透水混凝土,实现绿色低碳。
工程还引入污水管道隐藏绿化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等生态手段,采用原乡生态模式对裸露边坡进行立体绿化。
与此同时,此次工程使用生物防虫、改良培肥土壤等生态工法。如下层花卉及草本选用趋避植物,景观效果好看的同时,还可防虫、防鸟。在土壤方面,将会采用种植绿肥、有效培肥土壤的生物措施,优化现状土壤,增加食源蜜源植物,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群落。
实施“微更新”
塑造山城、水脉双轴线
桥体彩化也是本次品质提升的亮点。以红锦大道人行天桥为例,将桥体及楼梯整体采用穿孔板外包,并在桥侧设计口袋公园提供停留空间。人和大道(古木峰立交)至沪渝高速下穿匝道和沪渝高速至人和大道(黄泥磅)高架桥的桥面采用轻量装饰栏杆,造型延续山型折线形式。
南北轴线上,以“水”为主题,采用海洋色系对人和大道沿线体、下穿道进行彩化美化。其中,人和大道人行天桥采用水的曲线元素,结合色彩上的蓝色系进行设计,1号桥采取轻设计的策略,以孔隙图案表现水的韵律感。2号桥则运用穿孔板外包,同时结合桥上及桥下绿地设计停留空间。
人和大道沪渝高速主干道下穿道将会在顶棚及侧墙上采用渐变喷涂,点亮灰暗的桥下空间。
此外,人和立交区域还打造了灯饰照明工程,其中,人和大道、渝都大道中央隔离带连续照明,强化轴线感;中央绿岛重点照明,沿路绿植选择观赏色叶植物照明,明暗有致;高架路以点光源点缀,桥洞重点照明,营造穿行仪式感。
而且,两江新区还在七根超高杆灯上结合激光投射、全息投影、灯光展演等高科技手段,打造网红夜景景点。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