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在实处干在实处成在实处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靖江是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升起的地方,拥江向海、依江而兴,正朝着“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市”昂首阔步、不懈奋斗。省党代会和省两会都对“跨江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泰州市委更赋予我们“融入长三角、对接苏锡常的桥头堡”更高定位。靖江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深刻领会省市委最新决策部署,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当好现代化建设“东线第一帆”。
矢志激扬奋进躬身真抓实干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过去一年,靖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践行初心使命,克难攻坚、负重奋进,真抓实干、唯实唯勤,经济质态、城市形态、干部状态持续显著提升,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最令人欣慰的,是干事创业的作风提振。我们奋楫争先,高扬“东线第一帆”,诠释了勇争第一、勇创一流的靖江追求。广大干部正气充盈、知责思进,干事创业精气神显著提振,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进位争先的既定目标,多项指标位居泰州前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1%、15%,圆满完成泰州项目观摩主场任务。在基本现代化典型城市评选中,位列全国第21、全省第8。“干就干好、干成第一”正成为靖江干部的前进航标和广泛共识,汇聚起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强大动能。
最令人自豪的,是重点难点的突破攻坚。我们担责勇进,建功四大主战场,展现了知重负重、迎难而上的靖江担当。
“项目再突破”布局一批大产业。全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超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4.37亿美元,创历年新高。世界强青山控股投资亿元金属新材料项目落地,凯飞投资52亿元航空制造项目开工建设。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成功获批,“拿地即开工”得到国务院肯定,“”成为“最优营商地”鲜明标识,获省政府通报奖励。
“城建再攻坚”啃下不少硬骨头。确立“最美滨江都市”美好愿景,打响老城有机更新三年提升行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第一批23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省级旅游度假区高位创建,成功入选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
“民生再提质”办成许多暖心事。创新出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6条政策”,设立全省首个农业保险引导基金,成立泰州首个实体化金融服务站,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11.8%。率先出台“双减”政策措施,公立医疗老年友善机构实现全覆盖,对口帮扶永寿县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治理再优化”取得更多新成效。疫情防控保持“零输入、零传播、零风险”,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先完成。政府性债务风险持续降低,债务等级降为绿色。市综合指挥中心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实质运转,群众安全感测评位居全省前列。
最令人振奋的,是比较优势的明显增强。我们量质并举,贯彻新发展理念,彰显了务实精致、创新超越的靖江气质。
“长三角智造市”动能强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家,三江电器获批科技部国外专家项目,大中电机入选省长质量奖,艾兰得入选省独角兽企业,赛德力入选省重大项目,卓然股份成功上市。
“一体化示范区”融合推进。澄靖长江隧道、盐泰锡常宜铁路、张靖皋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省道、京沪高速北互通、城西大道等城际交通快速化项目有序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
“高质量幸福城”宜居宜人。策划组织纪念建县周年系列活动。生态质量持续改善,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Ⅲ比例达%,PM2.5平均浓度下降8.2%。“十年禁渔”工作获农业农村部表彰,马洲岛生物多样性观测初显成效,“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风景靖江独好。
坚持稳中求进接续实干奋斗
奋力当好现代化建设“东线第一帆”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靖江将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在大好春光里按下干事创业“快进键”,奋进新征程、勇当第一帆,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力转型增强发展动能。召开以“项目大提升和产才融合”主题的“新春第一会”,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紧盯航空、大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实质推进“产业基金+资本招商”等新型模式,精心策划系列招商活动,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个、省重大项目3个。
加快青山新材料、凯飞航空制造、南钢特殊型钢、深国际智慧物流等51个项目建设,确保大中智能电机生产基地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
坚持凭项目比高下、以亩均论英雄,用3—5年时间,力争全市亩均产出翻一番,形成亿级大健康、亿级航空制造、0亿级金属新材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全面推开传统产业“智改数转”,以赛德力医药离心机、新时代分段智能生产等50亿级技改项目为牵引,聚焦船车机电传统行业转型方向,确保全年完成智能改造项目50个,新增省级示范车间10个、星级上云企业50个。
升格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以“靖候英才”品牌为统揽,深入推进“青靖马洲”集聚行动,用足用好“马洲英才”十条新政,切实抓好产才融合工作。全面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强化与上海张江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接联动,大力引进“社会资本+专业团队”,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健全高端人才+靖江工匠双轨引育机制,联合英国韦斯顿学院,共建航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锚定“最优营商地”目标,深入推进“”和“五个最”的营商政策落地见效,赋予开发区市级审批权限,实施“靖心服务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组建“靖心服务队”,形成“规范统一、高效协同”的审批联动机制,推动“签约即挂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常态实现。
全力开放拓展融合空间。立足靖江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新起点,加快园区改革步伐,力争开发区全国排名明显上升,挺进全省前20。放大国家一类口岸、省自贸区联创区载体优势,力争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格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贸易核心区、高端制造功能区、自由贸易试验区”。
深刻领会省委、市委“跨江融合”最新要求,锚定“千亿园区”目标,探索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名实相符的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国资国企向“企业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资产证券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全力服务保障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及北接线、盐泰锡常宜(第三过江通道)、张靖皋长江大桥、沪陕高速靖江段扩建等一批具有关键性支撑、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交通工程,构建内畅外联、无缝对接、智慧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充分发挥靖江长江白金岸线、深水良港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港口后方配套产业,加快向保税物流、冷链仓储等高端港口服务业进军,纵深推进港口港区港城联动发展。
续力城建提升宜居品质。纵深推进老城更新,牢固树立“宜居”硬标准,今年力争完成40个老旧小区改造,三年内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高位推进老城核心地段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实施南城河滨水空间精品工程,让城市更有质感、更聚人气、充满活力。
启动打造最美江岸,结合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规划建设最美滨江公路。对城镇小流域“精雕细琢”,构建城水相依、水绿相连、人水相亲、文脉相融的城市生态特质。深化城市阳台区域设计,同步衍生推出更多生态型、复合型文旅新业态,打造集文化观光、美食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毫不放松抓好“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建设水陆统筹、“天地空”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体系,着力打造长江湿地保护修复试验区。认真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加快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固废综合处置中心等重点工程,推进大气“绿岛”涂装中心项目运营,建立健全绿色生活政策体系,真正让靖江成为长江北岸最滋养的绿色福地。
致力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机制,创造更多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机会。对照“八个更”要求,加大民生事业财政投入,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统筹发展老龄事业和“银发”产业,推进公共设施和社区适老改造,加快建成15分钟养老生活圈。持续深化品牌化办校、集团化办学,坚决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加强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
医院新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和公共卫生中心建设进程,争创省级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1个、医院2个。锚定乡村振兴全省示范、泰州先行目标,精准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26条扶持政策,创成3个“三强”中心镇、25个“三好”示范村。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3.86万亩。实施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推动精细果蔬、精品渔业、精致苑艺触网上云、转型升级。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合作社股份制试点,力争新增信贷60%以上投向农村。
合力共治建设美好家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六大提升”“四项整治”。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引导“文明十六条”成风化俗,促进志愿服务、凡人善举成为风尚,激发社会公益组织更大能量。
设立“文艺精品兰花奖”,加快科创园、文化中心建设装修布展进度,支撑文化产业迎头赶上,塑造鲜活饱满的城市人文气质。全力做好省运会承办项目,力争赛场夺金、靖江出彩。充分发挥市综合指挥中心“一网统管”作用,加快推进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深入排查化解大型企业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系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开展平安靖江系列创建活动,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作者张长平系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