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襄孝九街十八巷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4530121.html

襄阳,有九街十八巷;孝感,也有九街十八巷。

古街老巷,留下特定历史记忆。老城改造,传承文脉,记住乡愁,着眼发展,不忘故旧。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在保护、改造老街里巷方面,已经先声夺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孝感的新城建设,宽敞明亮,卫生洁净,完全可以与襄阳媲美。而在古街老巷保护、改造方面,似可借鉴襄阳经验。

襄阳九街十八巷,具体位置在樊城。年11月12日,在襄阳拾穗者负责人李秀桦的热情带领和精心讲解下,我拓展眼界,见识了其部分老街巷的规划保护、改造场景。

襄阳“九街十八巷,具体指什么”?

所谓九街,即十字街、教门街、大同街、磁器街、前街、后街、铁匠街、丰乐街、机坊街。

所谓十八巷,即林家巷、左家巷、杨家巷、余家巷、永丰巷、陈老巷、曾家巷、前马家巷、后马家巷、基峨巷、火巷、古井巷、莫家巷、财神庙巷、邵家巷、朱家巷、苏家巷、乔家巷。

襄阳市城乡规划局原总工程师陈家驹曾回应:“九街十八巷其实是个统称,或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称谓。”

襄阳九街十八巷的空间构成,主要素是会馆,码头、街巷,这些要素是城市的记忆,也是襄阳文化的载体。襄阳“九街十八巷”,临江岸线长达米,与城市绿岛“鱼梁洲”隔江相望,景观资源优越、商业氛围浓厚。

襄阳早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近年以来,他们又抓住一带一路愿景规划的历史机遇,以万里茶道节点建设为地方特色,采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的方式,高端设计,科学规划,上下同心,各方聚力,统筹南船、北马双子江城,对老城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改造。襄阳的先行实践,已经取得骄人成效和突出成绩。

其“九街十八巷”改造,作为重点棚户区项目,充分尊重历史要素,强调新旧结合,在实现古今和谐的同时,争取给后代多留一些历史记忆:经过改造,使街巷格局得以延续,会馆文化将被传承,码头形象得到重塑。襄阳老旧街道,有的已经改造成为仿古回归一条街,不仅展示了襄阳新形象,而且成为新的繁荣街道。

没有改造的陈老巷,保护经验也值得借鉴。陈老巷,过去是富商大贾云集之地,现在高楼大厦之下,巷道狭窄,房屋陈旧,居民豁达,却也显得有些苍老无依。陈老巷,列入襄阳历史保护区范围,其中的许多古建筑,普遍实现挂牌保护。社区专门设立陈列室,展示社区老巷的历史文物。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世江,亲自担任陈列室管理委员会主任。

孝感九街十八巷,泛指老城区的街道里巷。

所谓“九街”,过去指宪司街、鼓楼街、分司街、跑马街、东河街、西河街、汤家街、北门内正街,西门内(外)正街。这“九街”,在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合并,有的更名,比如宪司街,联通东正街、天灯街,西街,整体更名为解放街。鼓楼街,分司街,跑马街,依次更名为府前街,中山街,书院街。

孝感“十八巷”,代际更替,重组分合,数量众多,难以尽述。许多小巷,也没有冠以“巷道”名称。经过综合归纳,孝感“十八巷”,可概括为若干类:一是以古井、古树命名的巷,如三元井,大树巷。二是以石桥、特殊道路命名的巷,如石头桥,因磨石铺道而得名的磨子巷等。三是以职业命名的挑水街,铁匠巷。四是以店铺字号命名的有廖云记巷。五是姓氏命名的如:王家巷、彭家湾、武家港。还有户数为名的六家巷。此外,有以庙、殿、祠、宫、堂等乡土建筑为名的小巷。如:位于儒学(文庙)侧,形成的儒学巷。位于东岳庙侧,形成的东岳庙等。

民国二十五年(年)孝感地图

关于孝感六城四码头的特点,特别是四城门的特点,有金西门,银南门,杀牛剐马是北门,挑水卖菜小东门的传统说法。澴川镇,自置县治后,经过千年发展,发展成为街巷众多,商业繁荣的中等城市,九街十八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宏大格局,以及地方风情与历史传统。作为历史古城,孝感的老街深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如果深入挖掘,会有许多历史故事、人文景观呈现在人们面前。

目前依旧繁荣的老街,有北门内正街。北正街,是以城门方位命名的街。自明正德十年(年)开辟北城门后形成,其全长约丈。北城门口,既往是通驿道的出城处。明清直至民初,外地长途贩运府庄白布等传统产品的客商,由驿道入北门城内。北正街餐饮旅馆业应运而生,其它行业店铺也栉次鳞比。北正街与宪司街、汤家街交汇处,曾是老城最早的夜市所在地。

孝感城区,曾是水城,其东西南三方环水,至今,仍有十余公里的澴河岸线。与老澴河直接关联的老街,有东河街,西河街,南沿河街,枚宁关,挑水街等。枚宁关,为过去收取河运关税的街道。前人《咏挑水街》竹枝词:坐空向满河沙滩,居民哄嗔行路难;九达街头挑水担,炎天暑热不曾干。民谣《?水卖》说,挑水街,?水卖,上礓礤(ca),爬断脚,过街头,穿街尾,挑一天,难糊口。挑水工,肩膀上当大路。随着城市水井增多,特别是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挑水街道仍存,但挑水职业悄然消失了。

南门外正街。明正德十年(年)开辟南门;南门码头,亦是老澴河四码头之一。在该码头附近,逐步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南门外正街,全长约40丈。清代至民国,这条街以零售为主,还有许多专业作坊、店铺。如:瓷器、铜器、纸张、文具、鞋帽、糕点、酱园、篾货、木器等,曾为店铺林立,十分繁华的街道,故有“银南门”之誉。

小东门外正街。明嘉靖二十年(年)新辟小东门。清同治五年(年)至年,孝感水上运输空前繁荣,小东门上、下码头,以及郭家潭码头,那里水面十分宽阔,客货运输繁忙兴旺。与小东门大小码头平行,很快形成小东门外正街。该街东端与万福街接壤,曾有孝感著名历史建筑文昌阁。船客居民在此顶礼膜拜,文昌古阁长期香火不断。小东门对岸,是城市的菜园黄花垸。每天晨起,卖菜农民络绎不绝,在小东门外,还形成全城最大的菜市场。

北门后正街。孝感老城的亲水文化,不仅体现在滨河临湖,而且体现在城内多池塘水溪。较大的池塘,有城墙北砲台脚下的北池,位于城墙东将军台附近的义仓池,位于城墙东砲台附近的东池,位于城墙西砲台脚下的汪公池。北池,有一条绕墙根与义仓池相通的溪流。随着北池,义仓池民居逐渐增多,池塘、溪水淤塞,随之便有一条与北门内正街大致平行的街,称之为北门后正街。

在老澴河改道之后,一些靠河老街逐步沉沦。西门内正街位于县衙西侧,向南与原宪司街西端相交汇,向西通过西城门与西门外正街相接,全长约丈。这条街位于西门大小码头附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中外客商,曾纷纷在此投资开行;本地名商大贾,也相继在此设店开铺。这条街行业齐全,名商巨贾云集,成为全城的商业中心,故有“金西门”之称。老澴河断源,“金西门”的西门内正街,跌落为孝感的“西伯尼亚”。

因为老澴河断源,逐步衰落的的街道,还有西门外正街。西门外正街,自西城门至西湖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文景观丰富。五代时,朝廷严禁民间酿酒,本地酒馆纷纷歇业。赵匡胤未登基时,在漫游鄂北名城襄阳之后,南下孝感在西湖小桥边一老妪家,饮了私酿的陈年澴酒,赞不绝口。他登基后第二年,即将县治所在地迁至澴河镇。不久又敕令“特宽西湖酒禁,仍置万户酒馆”。后又巡幸孝感城,留下西湖桥头“帝子停骖”,及西门城门旁“宋太祖沽酒处”的碑文古迹。

城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不断更新的。我在襄阳走马观花,发现在老街巷的保护、发展方面,襄阳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同心协力,上下砥砺,确实做得更多,更早。

令人欣慰的是,孝感已经着手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特别是中山老街的改造,沿街房屋规范布局,商标招牌一致,街道全程柏油路,街道两则,生活、商居环境大为改善。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更高层次的孝文化名城,在改变旧城面貌方面,孝感可以抓住城市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等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老城改造,重振雄风,再添新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老城改造并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襄阳经验,既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也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老城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利益纠葛太多,不啻于天下最难之事。经过多年建设,孝感东城、南城都得到蓬勃发展。

经过老澴河综合治理,老街巷的发展空间扩大。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更高层次的孝文化名城,在改变旧城面貌方面,孝感可以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一些街巷,即使暂不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老街古巷的管理保护,可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老街占道经营,屡禁不止。改变老城街巷拥堵,行走不便,自然应让行商归点,坐商归店。古建旧房,亟待加强管理。有的老旧房屋,处于濒危倒塌状态,虽然采取围栏隔离措施,但终究不是治本之策。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还没有挂牌保护。而违规违法,乱搭乱建,也应依法及时处理。

让老城与新城一样靓丽,打造美丽孝感的新形象。孝感老城,曾经环境优雅,卫生整洁。有的老同志说,过去街道定时检查环境卫生,以及检查家庭卫生,对好中差,分别贴上最清洁、清洁和不清洁的标签,对居民起到很好的激励、鞭策作用……现在的老街小巷,环境卫生质量差,长时间被人诟病。尽管张贴有爱护卫生,人人有责的标语,但除了环卫工人打扫,其他人多袖手旁观。

作者:孝感市委党校苏格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