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世纪20年代,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所有人都在奋力寻找出路。在年,孙先生在广东的黄埔上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这所学校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通过这股力量来挽救这岌岌可危的中国。孙先生曾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道,开办学校,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学生,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本领,让他们能够成为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而这军校里的每一个人才,都将成为我们的骨干,成为我们获胜的力量。
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大量的军事型、战斗型人才,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咏尧便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成员,同他一期的学员有徐向前、侯镜如、李默庵、阎揆要等知名将士。当时,想进入黄埔军校参加培训的人特别多,但因为黄埔军校要求严格,需要一定的条件,被录取的人并非很多,但个个都有各自的优势。而刘咏尧以15岁的年龄成功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最小的学员。同时,作为黄埔军校师生力量的东征军先后两次对战陈炯明时,刘咏尧凭借不怕死的精神,表现异常勇敢,虽负伤累累,但因功当上了营长。
随着国共合作,国内情势逐渐缓和,让国人有了大展手脚的底气,去发展经济、政治、教育等事业。年底,刘咏尧经过他人推荐跨上了前往异国他乡的路——奔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学习苏联的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年底,学成归来,刘咏尧先后担任过营长、团长等职位,因他不怕死的精神,勇往直前,升迁速度特别快,成为了年仅20岁的中将。但是,因他的文化水平特别高,他逐渐地偏向了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方面,因此,他也有着儒将之称,并著有《政治学概论》、《人生哲学论》、回忆录《九十忆往》等著作。
他不仅在军事、政治领域方面有着较高的成就,在自己的家庭也有不小的建树。内战即将结束之时,刘咏尧离开大陆,未能说服儿子一起前往台湾省。在这时期,刘咏尧并未荒废自己的时光,他仍然对自己要求严格,研究政治军事领域。
另外,刘咏尧对家庭也着重培养,对孙女刘若英疼爱有加,闲时,刘咏尧经常听刘若英唱的《黄埔军校校歌》和《绿岛小夜曲》,培养了孙女的歌唱兴趣,也就有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后来》,成就了刘若英的事业。刘若英没有凭借任何人的帮助,靠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家人的支持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同时,她经常在大陆演出,传承了祖父爱国的心,为两岸和平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结语:我们生长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感受着刘咏尧等抗战将士奉献出的热血而击退侵略者,才会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时刻要懂得感恩,学习刘咏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要将这种精神传承到子子孙孙,并在这个时代学习先进理论,学好科学技术,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更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母亲,她培育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也培养了我们,我们更是要好好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