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欣赏了陈德雄的海南田园风光油画,最初的感觉是:好碧绿的色彩,好温馨的画面,带着春天的气息,含着家乡的味道,故乡海南的风情尽在其中……尤其是弥漫于整张画面的无比浓郁的碧绿色彩,像滚滚的绿浪,让我久久不忘。
比如,《追春》《七仙岭晨韵》《村边那条小河》《村外那片田园》《故乡的小河》《椰乡的早晨》,还有近期新作《黎寨石桥》和《我住过的小山村》等等油画,都是一片片碧绿扑面而来,让人欣喜不已,也让人想起唐朝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还想起很多其它古诗,诸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意境和含蕴。
海南本来就是一个绿岛,那厚实的绿是海南的本色。千百年来,椰树和海南各民族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陈德雄画面中的那些碧绿大多是椰树的身影,还有其它一些树木和田野。画面中的椰树除了高大挺拔,伟岸屹立,还有一些或直,或斜,或弯,或高,或矮,这些颇有“艺术造型”的椰树更具美观、真实的特点。早在清光绪时期,椰树就作为海南各地的行道树种植,美化、绿化着这个椰岛,也体现了海南独特的生态文化印痕和浓郁的岛屿风情特征。椰树已成椰岛文化的一部分,在人们心中的情感更是难以割舍,在陈德雄的油画中也有着最深切的表达。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陈德雄的油画作品几乎都是对故土不厌其烦的描绘,对椰树情有独钟的刻画,除了满眼的碧绿,还有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还有一些红的黄的野花,灰黑的小鸟等等。如《椰林日出》满天的红霞,画面全在朝阳的普照下,充满了美感。还有《收获的季节》那片金黄色的稻谷在整个构图中也占据了一大部分。但无论怎么说,这些蓝、白、红、黄、黑和灰等等色调也仅仅是一种陪衬作用,只有绿,只有那排山倒海的碧绿,才是他田园风光画的主打色彩,绿浪袭来,枝叶舞动,佳禾吐翠。
除了主色调的碧绿,其它各种辅色调的点缀,大家如果细心观赏,还会发现其画面中更有特色的东西,那才是陈德雄田园风光画的灵魂。你看《龙江山水》在绿丛中有一条黄土泥路,一个农人扛着犁,牵着牛,一个青年人骑着自行车往回走,车后架上放着一些货物,他也许刚刚到镇上采购回来。远处江河里有四艘小船,其中两艘是停留状态,另外两艘是动态,船头还隐约有人在掌舵;《白石岭春色》山岭下的车、人、牛等清晰可见,散落在绿茵下的农家屋舍透着家园的温馨,牛儿低着头默默地干活,带着草帽的农夫在其后握着犁耙吆喝着牛,很有乡间的风情;《美丽的绿色家园》一条不大的水泥路直通村口,路上徐徐地开着一辆醒目的红色轿车,汽车前面是一辆满载货物的摩托车,挑担的女人及欢乐的孩子紧跟在汽车后面,步履欢快。路边的池塘里,一群鸭子在游玩戏水。远处田地里,同样有一农夫吆喝着耕牛忙着翻土,牛和人身影虽然很小,但清晰可见;《万泉河畔的菜地》中田地一畦一畦的,远处群山缭绕,白云漂浮,碧绿的椰林掩盖着一个小村子,村子边有一条小河,河里白色的鸭子在游泳,有一红衣姑娘在河边汲水,她弯着腰,两个水桶在她两侧,更可爱的是,跟着她一起来汲水的还有一只小狗,它摇着尾巴,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主人,生活画面感十足……
我总觉得,田园风光的画面中一旦出现了人和动物,哪怕是遥远的寥寥身影,整个画面就灵动了起来,并且恰如其分地彰显了作品的主题——椰林深处有人家!我把这叫做“人间烟火”。烟火气息有了,醉人的画面感就这么出来了。河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你看,碧绿掩盖着的村屋,村道上的人,田地里的牛,房檐上的鸟,小河里的鸭……不夸张、朴实而含蓄的表达,形成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有了人家,就有生机,就有希望;
有了人家,就有烟火,就有未来!
陈德雄以画家的朴素情怀,选择乡间独特的视角,让观者沉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和普通小人物的甘苦中,岁月的平实和丰盈都倾注于笔端,展现乡村生活的真实,引领读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