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代人,当年对台湾的熟悉和回忆,险些悉数滥觞于歌曲。80年头我上中学的功夫,有一首歌叫《外婆的澎湖湾》特别火,屡屡在马路上就听到人哼唱,很动听,有一回我逮住人问才领会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民谣。在以后,上大学的功夫,台湾时髦歌曲投入陆地,罗大佑、李宗盛、邓丽君成为了咱们这些年老人耳边最常听到的声响。
这些歌曲里屡屡呈现地名,后来这些地址成为了咱们去台湾出差、游览的地标。
我很爱好罗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镇》:若是你教师回到鹿港小镇/求教你能否通知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国/都市里没有起初我的空想/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庙里跪拜的人们仍然虔敬/时间掩不住爹娘单纯的笑/梦中的女士仍然长发迎空/再度我唱起这首歌/我的歌中庸有风雨声……
有一次去台湾的功夫,我就特等找了一个清闲光阴前去这座台湾中部西海岸的小镇。
云云的“景点”多不胜数,《外婆的澎湖湾》里的澎湖湾、《阿里山的女士》里的阿里山、邓丽君唱过《绿岛小夜曲》里的绿岛、蔡琴演唱的《淡水河滨》里的“薄暮的淡水河滨”、尚有频仍呈现的台北最大的贸易街“忠孝东路”……于是那时咱们不少尽管没有去过台湾,但仍会以为对台湾是“熟识”的、热忱的,间隔咱们特别近。
后来我常去台湾,来往到风俗世情,又渐次以为台湾原本就像是陆地的一面镜子。陆地的经济曾经甩开台湾很多倍,曩昔台湾与陆地“导师与弟子”的脚色相干早已做古,而不少台湾曾经产生的故事却在陆地从新演出。台湾和陆地此刻的相干,或许最聚焦在“要不要分爨”的题目上,年老人里屡屡提及“认可”一词。
这些大命题屡屡带着史籍和阅历的成分,极度繁杂,反而音乐是社会变动细节处的纪录者,从音乐里去熟悉过往的台湾,原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本《碰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即是云云一个纪录者,陈说了台湾的音乐、音乐人、音乐背面的故事。
自然,最紧要的一点,这本书里提到了极多好歌,这关于一个爱好音乐的人而言,是一种馈送。
碰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by白岩松、阮义忠、廖信忠等
《吴晓波频道》文字版由咪咕赏玩出书频道独家连载▼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