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全文共个字
需要占用您10分钟的时间哦~
我妈说,她在怀我的时候是吃了鹅蛋的,所以我天生胆子比较大,做事情比较“敢”。比如说,考大学那年,北外那么重要的提前招生考试,别的孩子都是爸妈一直陪着,我就是自己一个人先骑车提前一天去探了路,第二天自己去考,考完再自己回家。再比如,毕业那年从北京自己收拾好行李只身一人坐动车去了上海工作……反正做什么事儿不带“怕”的。
年美国蒙特雷湾跳伞所以,像潜水啊,跳伞啊,对很多新鲜事物,我都乐意尝试,并喜欢挑战一下。记得我的第一次潜水体验是在什么时候呢?好像是年在三亚的蜈支洲岛,具体看没看到什么完全没有印象了。年去了马尔代夫柏悦哈达哈,只跟着小黑浮潜游了一圈海沟,已经就感觉绝美了。
年马尔代夫柏悦哈达哈海沟浮潜年马尔代夫柏悦哈达哈海沟浮潜第二次体验潜是在泰国的涛岛,年吧。当时是参加的PADI项目,教练用英文教了我们半天,半懂半不懂的。我记得潜的时候,某人一直浮在水面下不去,我一开始没完全掌握,但后来基本对上上下下有点感觉。
年泰国涛岛PADI体验潜再到年,我们又去台湾绿岛潜水,还在水下各种摆拍,寄海底明信片玩儿。
年台湾绿岛体验潜年台湾绿岛体验潜年台湾绿岛体验潜年台湾绿岛体验潜,注意,用的是全面镜,毫无呼吸压力。
截止到这里,以上几次潜水体验,真的只是在体验,或者确切地说只是玩玩儿而已。直到我认识了冬哥,接触到AE潜水俱乐部,我才真的慢慢了解,什么叫“潜水”。
曾经在菲律宾宿务和李哥半夜畅聊,这位自己买游艇玩潜水的大哥跟我说:“潜水就是,一到水底,整个世界安静了,压力烦恼,全都没有了。”
李哥和菲律宾宿务沙丁鱼风暴无独有偶,上周在东山岛考潜水证的前一晚。偶然遇到一位同样酷爱潜水的大哥,在找到组织的那一刻大哥的话匣子一打开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说了一大堆他喜欢潜水的理由。反正我只记住了:“一到水里,压力烦恼全没有了。”
所以,“潜水”可以“减压”?
到水里难道不应该是越潜压强越大吗?
其实LG一直念叨着想学潜水。而泰国PADI体验潜的经历告诉我们,学潜水如果不是中文教练,可能我们真的会被那些技术性的词汇搞死。
机缘巧合,让我们遇到了AE潜水俱乐部,出于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终于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习潜水啦。或许有人问为什么不是PADI而是SDI?可能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因为PADI没有冬哥。不开玩笑地,从走进OW理论课堂的第一天,我们首先就被教练冬哥的万丈光芒所折服。也严肃地认真地告诉各位,世界各地的潜店是根据潜水组织(PADI/SDI/SSI/CMSA……)注册的潜水员证件租配装备给你,各组织之间课程体系其实都比较类似。
Sorry,下面才是正确地膜拜冬哥的方式~~~
作为国内仅有的12个ERDI国际应急反应潜水教练之一,也是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副队长,没想到讲起课来是如此的生动有趣,不仅弥补了我原有的很多未知领域的新知识,还纠正了自己不少原来对潜水的错误认知。
比如潜水的气瓶里装的是空气,不是纯氧气。冬哥说了,如果谁说氧气瓶,那肯定是一看就没来上过课的,或者是可以逐出师门的……
再比如原来,在水里不同的水温和深度要穿着不同厚度的湿衣才能保持舒适的体温。当时马尔代夫浮潜自己买的那件水母衣那么薄,而在台湾绿岛潜水时那件潜水服又那么厚,厚到胳膊弯曲都感觉紧绷……不懂的时候潜水衣服都是乱穿的,直到现在才知道,哦,原来这背后竟然这么多门道。
等到理论课上完,终于可以开始在泳池进行静水练习了,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实践呢。
记得那天下水前,第一个流程是准备整理。教练黄同学带着我们领装备,按顺序装好装备。气瓶很沉,BCD很重,装的过程细致又繁琐。等把装备搞定,已经1个多小时过去了。好家伙,还没下水呢,已经满头大汗。
等到冬哥上场,学跨步跳水,穿脱脚蹼、仰面踢腿这些基本动作就又把我们给累个半死……等到真正穿上BCD,握着二级头真正跳下水,基本已经过去2个多小时了。
丢二级头,寻回二级头,换二级头。按压呼吸,喷气呼吸,和Buddy交换二级头呼吸,这几个动作似乎似曾相识,因为在泰国PADI体验潜水时,教练是有讲到相关内容的。但是真正潜水并没有做练习和考试,毕竟,那只是体验潜。真正做起来,动作倒没有太难,就还好。真正感觉有点难度的是仰面踢腿和面镜排水。踢腿这事,想象起来不难,但是踢起来总觉得脚蹼太沉,被冬哥数落膝盖弯了,没有大腿带动小腿,如果到海里有流自己踢不回船上。
而面镜排水是本来下水最担心的就是呛水,偏偏这个环节冬哥会故意掰开你的面镜让它进水,逼着你排水。有的时候慌了,鼻子一吸气,呛水,可能会做不下去了。这一关还真是谁都帮不了你,只能自己克服心理的障碍,始终记住,嘴巴在呼吸,鼻子压根儿就不要呼吸。始终记住排水的技巧,努力去做,最后,其实都可以完成。
就这么折腾一晚上,第一堂课学完,已经是晚上11点了。再收一收装备,听冬哥总结两句,回到家已经是12点。可能,没有比这更充实的潜水课了。当然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冬哥全程挨个儿的耐心指导。我们在水里泡几个小时,他就跟着泡几个小时。
再到第二次静水练习时候,终于不用呆着不动,可以伸展双腿,调节好中性浮力,然后摆动双腿脚蹼往前行进了。到这节课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在台湾绿岛潜水体验几乎是在水下摆拍来着。我们没有穿脚蹼,也控制不好自己的行进方向,任由教练拽着我们下到水下,然后再有人在身后拽着我们的衣服给我们摆拍……而当我自己真正穿着BCD,通过排气和充气调节中性浮力,再慢慢向前像鱼儿一样游动时,想起绿岛在水底的我们,突然发现有些些可笑。
原本第二次静水练习后,就可以去东山岛开放水域练习和考试了。但我们自己评估感觉还需要再多练习练习,没想到这和冬哥想到一块去了。于是,我们又抽出时间加练了一堂静水。在这次课里,冬哥甚至跟我们分享了很多休闲潜水不太可能遇到,但是一旦遇到应该如何处理的紧急实战型技巧。比如气瓶被关,比如气被用完了……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有备无患,可能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等到东山岛的开放水域行程,既忐忑又兴奋。出发前提前跟大师姐领了所有装备:BCD、调节器、潜水衣、鞋、脚蹼、配重、手电、割刀、叮叮棒、象拔浮标,自己又备了手套、面镜,死沉死沉的两大包装备。一般人没点力气根本拎不动,绑上气瓶是。我当时拎着装备突然间问LG:像不像两个扛大包的二愣子?!
潜水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力气活。到东山岛的当晚看着身材瘦弱的师姐帮我们整理十来个装备包的时候,我们简直都惊到下巴掉下来了!
最后师姐细心地给我们发了电脑表和手电电池,这下齐活儿。冬哥也在下水前一晚才放出几个关键手势:气瓶没气了,残压多少等等。还有失散原则,原地等待2分钟,自己上到水面。还有如何给象拔浮标充气,挥舞示意位置等。用冬哥的话说,这些东西,教早了,也记不住。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来东山岛必吃的夜宵!一边撸串一边八卦的人生,可乐鸡翅,轻松无压。除了冬哥三番五次地“威胁”如果自己踢不回船上,他就管不了我们了。后来不善酒桌场合的LG跟我回忆说,特别感谢冬哥不劝人喝酒。我立马回他:“喝什么酒,冬哥魅力天成。”
撸串人生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好早餐陆续开始整理装备,完全将装备装好,团队流水线作业装上车,记好BCD或调节器的号码(划重点,要考!)。到码头再团队卸下装备到船上,依次排好,上船出发!
从东山岛冬古码头到兄弟屿大约1个多小时船程。到了以后冬哥就开始挨个儿赶鸭子下水了。这次开放水域有5位AOW开放水域进阶考试的学员,剩下就是我们两个OW。所以冬哥先盯AOW,黄同学和大师姐带我们两个OW。
跨步入水,再拉着绳子慢慢下潜。完全遵照冬哥教授的:“水面安全,Buddy在,电脑表有在,残压正常,水下正常,做耳压”的流程进行。唯一发生的小波折就是,没记住自己准备编号的两人,把装备穿反了。自己的装备,自己最清楚。如果穿错了下水,找不到自己熟悉的装备及配件,本身就会有一种“疙瘩”一样的不顺心。
都是好Buddy,一起毕业。
水下微凉,但大脑反而清醒了。下潜过程中,开始感觉耳压不适,立刻做耳压,就适应了。这里想起,以前没有人专门提醒做耳压这件事的,好像都是等着耳朵自己痛吧痛吧就适应了。。。
入水适应后调节好中性浮力,跟着黄同学和大师姐开始到处溜达。嗯,中间有一度漂上去,又被师姐协助拽下来的情况。后来就基本控制到自己的中性浮力了。黄同学见我们适应地不错,就开始了一些小测试,比如换二级头的呼吸。后来进展到面镜排水时,LG正在排水。突然AOW的一个学员不知道从哪里就冒出来,摁着LG的头往下,然后在他往后退离的过程中拽走了LG的二级头。我目睹了这一切,第一时间立刻抓起LG的二级头,塞回到LG的嘴里,他开始重新呼吸。
“好险~~~”Buddy果然非常非常重要。事后,LG说,谢谢媳妇儿的救命之恩。我淡淡一笑。这得谢冬哥,教得好。
第一潜结束,我们稍事休息。第二潜冬哥先带AOW5人下大深度喝可乐去。我们在船上休息等待。结果,气瓶绑带的穿法又折腾我们一身汗。怎么穿气瓶都绑不紧。怎么办呢?一会儿冬哥他们回来了,我们就该下水了。急得没招的时候放弃主观臆断完全按照绑带1-2-3-4穿绳,反而对了!还好没耽误时间。
冬哥上来,喊我们下水,AOW5人上船。最后这一潜,冬哥、黄同学、大师姐三个教练带着我们两个OW到处逛海底。3台GoPro直拍,简直不要太爽。我们不仅看到了大螃蟹、乌贼、石斑鱼、小丑鱼、鳗鱼,还有各种海底螺贝、海星。真的没想到,东山岛的海底太多神奇。以至于最后我们不得不上升时,感觉自己完全没玩爽。没想到真的掌握技巧以后,在海底自由自在游弋的感觉,是如此的特别。可能,在此刻,我终于有点理解“潜水”的魅力了。
菲律宾宿务海底的小动物菲律宾宿务海底的小动物菲律宾宿务海底的小动物我想起了去年电视剧《小欢喜》中天文馆刘静的那段超治愈的话:当我们在注视太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寻找自己的起源。我们自己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其实,沉入海底,我们何尝不在探究自己的起源。星辰大海,是起源,也是归宿。千百万年来,人类对飞行的渴望,对潜游的追求,说到底是外观世界,内寻自我的探索。
为什么“压力烦恼没了”?那是因为,下潜时,我们在深海中自己解答了自己的疑惑。林深处见鹿,海蓝时见鲸。我们就是那条正在下潜的“鲸”。
peaceandlove
好了,今天的潜水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心动了吗?来给大家晒晒Judy的潜水证。
还有,Judy早就为大家准备好了OW开放水域课程套餐,下次想和她一起去世界各地“潜水”的朋友,记得趁现在出境游还没开放赶紧把潜水证考下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