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古树并不只是一棵树
它见证了一座城市、几代人的成长
是这座城市不可代替的记忆
这些珍贵的“绿色古董”
如何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
开发和建设中继续展现风采?
不妨在以下三个上海城市建设的古树保护案例中
寻找答案吧!
号古银杏
“建筑让位古树”
施工保护中的古银杏
游泳馆落成后的古银杏
号古银杏于年鉴定为二级保护古树,树龄年,位于原浦东新区三林地区济阳路以西米的临时绿化带中。这里原是一座名为“长寿庵”的尼姑庵,年市重大工程“东方体育中心”选址于此。按照原先的工程规划,古树所在区域将建造为游泳场馆,在周边动工挖土、堆放建材等施工活动不可避免会损伤古树。
古银杏冬季形态(摄于年)
为保护这棵古银杏,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专门作出指示,要求就方案布局、规划和道路作适当调整,以保证古树不受破坏。市、区主管部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商规划调整,坚持古树保护先行的原则,最终确定“建筑让位古树”,将游泳场馆位置北移避让,并同步对道路、入口等规划布局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古银杏生长环境,更好的原地保护这棵古树,建设单位以古银杏为中心在周边搭配了几棵年轻银杏为伴,延续着历史文脉。经过一系列的复壮保护措施,目前这棵古银杏长势良好,与现代建筑和谐并存,深受市民好评。
静安公园古悬铃木群
“地铁让位古树”
(悬铃木古树群历史照片)
静安公园的前身为静安寺公墓,启用于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年改建成为公园。起初,这些生长在跑马道两旁的悬铃木小树,在历经百年风霜后,成为了静安公园的“镇园之宝”,是当下上海最受市民喜爱的百年古悬铃木群。春季的满树新绿、夏季的林荫爽意、秋季的斑驳色彩、冬季的古朴苍劲,让这些古悬铃木成了周边居民心里难以割舍的乡愁情怀。当年的小道也一跃成为静安公园的主景道,是市民生活休闲的不二之选。
年,在修建地铁二号线时,为了保住市区独一无二的古悬铃木群,选择了成本最高、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施工方案,关闭了南京西路商业街整整一年,“地铁让位古树”,这是申城保护绿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如今这些古悬铃木郁郁葱葱,蔚然成荫,是上海古树保护的活典范。
年,市、区古树管理部门利用树木雷达、无损检测仪等设备对悬铃木古树群的地上、地下部分分别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编制“一树一策”专项保护方案;当年冬季,按照保护方案对这些悬铃木古树采取精细化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措施,确保古树安全健康生长。
这两排百年古悬铃木正对着静安寺山门,古寺与古树遥遥相望,历经岁月的悬铃木古树静静生长,在绿色掩映下的静安寺商圈更显繁华熙攘、声光色影。
号古银杏
“道路让位古树”
在普陀区曹安路高架南侧的万镇路口,滚滚车流中,独耸一棵苍劲挺拔、枝叶繁茂的明代古银杏(号古银杏),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它如一位孤独的老者,默默注视着车水马龙,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传这里原是灵庵的庙址,古银杏在灵庵中观音殿前,是香火最鼎盛之处。同治十一年,观音殿毁于战火,唯剩古银杏一棵。解放后这里建有炒货厂,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使古树一度焦枯濒危,炒货厂关门后才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安祥。时隔数年,又逢市政道路改建,围绕“古树与道路谁移谁让”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辩论。
为了保护城市不可再生的古树资源,经多方论证,最后选择了“道路让位古树”的方案,让古树能够在原有生境下更好地生长。如今,在曹安路高架之南,万镇路车道之间,为这株古银杏打造了一座面积达平方米的“绿岛”。在绿岛里设置了保护围栏,配置了绿化植物,让这棵古银杏成为浓缩城市记忆的新坐标。
对于城市而言,古树名木是很重要的存在
上海城市发展建设中始终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文化传承
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
实现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
素材来源:
绿博士上观号作者:绿色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