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15个区城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汉江南岸,知音大道多个作业面同时展开,城市家具注入“知音”“汉水”文化;作为东湖科学城的核心区,光谷科学岛6条道路同日开工;东西湖区四大产业园区26条市政道路为网安基地二期、京东方健康产业园配套;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兼具电力通道、雨污分流和出行多重功能的硚口区长风路地下管廊开建……3月28日,全市又一批城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吹响奋进号角。

项目类型涵盖城市交通、水务设施、生态园林、城管设施、城市更新等五大类,涉及15个区83个项目,总投资逾亿元。项目聚焦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加快推进城市能级品质提升。围绕“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市城建部门科学统筹、强力推进,全市城建战线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劲头,奋力实现“开局企稳”,将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这是继3月10日首批5大市级城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后,15个区重点项目展开的“擂台赛”,至此,全市及各区城建战线掀起开工建设高潮,一季度累计新开工城建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

■光谷科学岛、四大产业园一批市政道路同步开建

“光谷”“车谷”“网谷”副城配套“再升级”

围绕全市“一主做优、四副做强”的发展格局,一季度城建开工项目之中,“光谷”“车谷”“网谷”三大副城配套“再升级”,一批基础设施道路项目,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同时,为副城招商引资再添竞争力“砝码”。

作为东湖科学城的核心区和率先启动区,光谷科学岛内6条道路同日开工建设。东湖高新区建设局介绍,总长16.9公里的6条道路将打通环岛内外联系通道,有力促进科学城建成代表国家实力、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的大科学装置群。

科学岛东路、科学岛南路、科学岛西路、科学岛北路均为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光谷科学岛“四横三纵”主干路网,是环岛路重要组成部分,东路和西路是科学岛景观门户道路,建成后将成为内部联系的主要通道;高新七路(科学岛西路—区界)、科技三路(未来三路—里沟北路)两条道路,分别打通科学岛与外界的交通和作为内网道路优化内部出行。

武汉经开区内的滨水景观大道左岸大道又将延长,左岸大道(三环线—万家湖南路)项目开建后,将“无缝衔接”在建的左岸大道(万家湖南路—小军山)长河段,打造我市“五环十八射”规划中的沿江快速射线。

武汉经开区建设局介绍,左岸大道(三环线—万家湖南路)将采取全程高架加地面辅道形式,其中,高架为双向六车道。作为沿江快速射线左岸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道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与远城区的交通衔接,助力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等地的对外联系和经济发展。

为东西湖区京东方健康产业园、网安基地二期、走马岭园区、辛安渡四大产业园区配套的26条市政道路工程同步开工,将进一步增强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力。

京东方健康产业园3条配套道路分别为杜公湖四路(临空港大道至杜公湖西路)、杜公湖西路和杜公湖三路;网安基地二期泥达湖南片区首批开工的4条道路分别为东流港路、柏君路、双港二路、规划三路;辛安渡交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分别为国西二路改造、国东一路北延、国沙一路、通湾公路(含桥梁)新改造工程、白屋村南路通村湾路维修工程。

走马岭园区则配套基础设施14条路,包含新沟镇燕岭路、天源路(革新大道至食品一路)、心苑路(食品一路至汉丹北路)、走马岭岭通大道、兴工九路(食品二路至汉丹北路段)等。

此外,网安基地核心区创谷路至四环线的郊野公园同步开工,项目在优化“网谷”营商环境的同时,将打造武汉市首个智慧型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健身运动场地,促进东西湖绿色生态体系的形成。

■主城持续聚焦能级、品质双提升

滨水景观廊道与骨架交通要道完美结合

我市主城区持续聚焦城市能级、品质“双提升”,一批骨架交通要道与滨水景观廊道完美结合,凸显山水风貌特色,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创、宜居、宜乐、宜游。

汉江之南,一条通达宽广的道路正在全力建设中。汉江南岸综合治理工程可谓滨水景观廊道与骨架交通要道完美结合的样板项目,项目完成后,整个汉江南岸的风貌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与杨泗港都市T台一起,整体打造成全市最长的滨江景观廊道。

汉阳区建设局方面介绍,整个汉江南岸综合治理工程,包括知音大道提升改造和汉水碧道建设两大项。知音大道提升改造,打通汉江南岸东西向沿江路网,改堤顶路为慢行通道;汉水碧道工程打造月湖桥至永安堂,即永安堂至汉水公园段、赫山段、张之洞文化长廊段的三段人行碧道连通及沿线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高品质滨江景观廊道。

知音大道多个作业面同时开工,前期已竣工通车仙女山至阳城西路段,在路灯、隔离桩、井盖、护栏等城市家具上,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心思,带有“知音”“汉水”等标识。

洪山的青菱片区也将出现多条滨水特色景观道,青菱湖北路、青菱湖西路、青菱河东路等一批骨架道路工程将充分体现滨水特质,打造青菱地区的多彩水蕴大道。

以青菱湖北路为例,道路设计之中彰显可观水、可亲水等特色,沿线既凸显青菱湖自然风光,又提供春赏绿、夏庇荫、秋观叶、冬晒阳的生活感受,同时,营造多处节点让观湖、通湖顺畅,滨湖草地景观视野开阔。

东湖风景区的磨山景区综合提升工程,是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项目,将挖掘中国传统名花文化,打造新的文化景点,改造景区道路、排灌、电力及智慧设施,通过植物合理搭配达到四季赏游的目的。

落雁景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工程绿岛驿站改造提升,计划今年5月底完工,项目为今年即将在武汉举办的第14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配套建筑。为更好地体现大会的主题和宗旨,东湖风景区落雁景区将利用废弃水厂进行改造,打造一处集湿地文化展示、湿地保护教育及绿道配套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同时亦作为串联东湖绿道的一处重要节点,赋予东湖新的文化内涵和亮点元素。

青山湿地一期生态修复工程,将为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再添一处郊野滨江休闲点。项目将构建健康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保护青山湿地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采用因地制宜、少开发、低干扰、微介入的生态建设模式,在保留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以生态修复、湿地科普为载体,打造具有长江流域湿地特色滩涂,提高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贯通性与可达性。

近年历史的武昌古城也将融入滨江区域风貌之中,武昌区斗级营综合改造提升项目(民主路南片)、(民主路北片)开工后,古城风貌即将“重塑”。项目毗邻黄鹤楼和蛇山,与武昌滨江区域相连,此次改造提升旨在保留城市历史发展轨迹,体现城市建筑风格个性。对于改造范围内的已有建筑,将采取“一栋建筑一个规划、一栋建筑一个方案”,最大限度结合外观风貌的保护与现代功能植入,同时积极融入武昌的滨江区域特色,促进区域建成历史文化韵味浓厚、新旧建筑风格和谐相融、现代功能齐全完备的环境一流特色片区。

■“以人为本”提升市民幸福感

今年打通条微循环道路,实现出行再提速

今年的城建计划将继续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条微循环道路,同时,一批城市干道提升改造聚焦“以人为本”、特色鲜明,实现出行再提速。

洪山区3条微循环道路同步开工,2条位于居住区密集的白沙洲片区,分别是南市路(永佳路—永芳路)和永业路(武金堤公路—夹套河路),两条路均将周边在建或新建的居住小区与出行道路相连,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居民交通出行;新开工的途安路(新溢州路-南湖路)位于洪山区南湖地区。主要加强片区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增强与主城、市域的交通联系。

后湖片区是江岸区的大型居住组团,为持续加密区域路网,便利居民出行。怡和西路(后湖大道—后湖南路)、八医院公共通道(建设大道延长线—怡和路)两条微循环道路开建,为医疗卫生核心区域配套,两条城市支路计划于上半年内完工。

江岸区建设局介绍,怡和西路、八医院公医院、市公积金中心、市档案馆、江岸区卫健委等重点单位,同步配套建设怡和路公共停车楼等市政设施,建成后将有效提高区域内部通行效率,活化交通路网经脉。

一批城市干道提升改造聚焦以人为本,兼具快速交通与人行慢行通道的功能,打造舒适的出行体验。

东湖高新区的高新二路(民族大道—佳园路)段,是东湖高新区东西向重要的城市干道,是汉阳区、洪山区与东湖高新区之间重要的联系通道,兼顾过境交通和片区内到发交通服务功能。此次开工的提升改造,将在拓宽主干道的出行条件下,实现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再提升”,沿线设置的多处节点,让市民在街边就能拥有休憩空间。

江汉区北部片杨汊湖区域的常青五路,作为该区域重要的东西向城市干道,早晚高峰吸引大量通勤交通。江汉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改造提升工程将从慢行空间、车行空间、交通设施、街道设施、景观绿化、建筑前区6大空间着手,进行街道全要素设计、综合提升。如新湾三路路口节点,商铺前广场的绿化带将增设座椅长廊,方便购物市民歇息;修复新建机动车道、人行道,增设非机动车道;增加口袋公园及路段景观节点,增加社区邻里交往互动空间;打造简洁通透的林荫花道,由于道路沿线分布着多所学校,“书香花路”的设计理念将实现周边环境“蝶变”。

一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项目同步建设。硚口区长风路地下管廊响应全市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三年攻坚,未来将打通长风路污水主通道,改善道路环境;武昌区6处重点易涝积水点应急整治工程集中开工,未来将有效降低和缓解区域渍水现状,减少污染直排;洪山区两座社区周边的公园同步开建,以活力运动为主题,打造满足多龄段人群使用需求的综合性公园,公园还将建地下停车场缓解周边停车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