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崔立慧
进入6月,东三路湿地工程主体已经完工。依托东三路湿地沿线丰富的湿地资源,通过地形整理、池底清淤、生态驳岸塑造、水生植物及背景林种植等措施,原有坑塘、鱼塘、沟渠、水面、湿地被整合,东三路已经成为水、路、景相融合的城市景观大道。站在东三路湿地东侧水系岸边,清风拂面、野旷天低,芦苇、蒲草恣意生长,不时有水鸟从水面上探出头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隔水远眺,水系东侧四个小岛绿化基本完成。眼下看起来裸露的部分土地,其实已经播撒了种子,大约一个月后,它们将成为林间的茸茸绿草。完全被植被覆盖的小岛,将成为水系当中的绿岛。可实际上,这几座绿岛在湿地工程开工之前,只是几座水中的荒岛。
“现在岛上种了火炬树、杨树、柳树、杜梨等耐盐碱的湿地乡土树种,同时增加了桑葚、蛇莓等果实为浆果的树木和地被,为周边的鸟类提供一些食物。这处城郊湿地原本就有大量野生鸟类生存,我们希望通过湿地工程的打造,不光为市民提供更美的湿地景观,也为鸟儿提供一个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东三路湿地项目负责人东营市园林绿化中心王霞介绍。
此外,为了保证鸟类生存环境免受影响,现在进入水中小岛的施工道路,将在工程完工后撤掉,形成一处相对孤立、自由生长的环境。
即使是现在,在水系边也常能看到骨顶鸡、海鸥等鸟类,正值鸟类繁殖季,有时能看到大鸟带着一队毛茸茸的小鸟在水上嬉戏的场景。这里,也是东方白鹳的觅食地,幸运的话,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东三路湿地项目在设计之初确定了“疏密有致、显湿露水”的原则。从东营市一中往北至德州路段,结合湿地景观打造两侧的道路绿化,为了突出湿地景观特色,施工人员对苗木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整。与城区的道路绿化相比,花灌木和绿篱的数量大幅度减少,避免遮挡行人的视线。如今,不管是开车还是步行、骑行,一路都能够透过树木看到水面。
“目前,还剩下部分绿道和铺装正在施工,预计6月底能够完成。绿道完成后,市民既可以在绿道里穿行,也可以亲水,真正成为东城城郊一处体验式湿地。”王霞介绍。